返回第五十章 奇袭盩厔县(第1/4页)  秦岭秘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做好了一切打仗的准备,在六月初的一天,大汉军元帅张月明和军师孙月、先锋大将杨光达、大将张九爷等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占领奉元路盩厔县太白镇的计划。

    孙月“沿着观音峡古栈道,直出将军台,不出三日就可占领太白镇。太白镇防守元军不过一千,对我们没有什么威胁。但一定要兵贵神速,在盩厔县城镇戌军来增援之前攻下太白镇。”

    杨光达“据出去探听消息的弟兄回来报告,元军总帅汪长生奴已带领镇戌军一万人在盩厔县桃李坪镇布防。桃李坪镇离太白镇也不过百里,如若走漏风声,其在我们未到之前埋伏,恐难对付。”

    大将张九爷“三国时,诸葛亮丞相六出祁山都走的是褒斜道。因为褒斜道道路平整、开阔,利于行军。进可攻,退可守。当年大将魏延曾建议诸葛亮走子午道,从洋州直出长安。然诸葛亮没有同意。我们不妨也沿褒斜道进军,进入关中后,可攻打宝鸡县、岐山县,也可攻打郿县。我们张氏家族在郿县诸葛乡、太白乡、凤栖乡都有大批人居住,正好里应外合。”

    大将刘桢“子午道,又叫子午谷,是刘邦被项羽贬到巴蜀地带做汉王后返回汉中走的古栈道。北口在长安县,叫子口;南口在洋州,叫午口,全长有八百多里。由于当年刘邦返回关中时命部下烧毁了栈道,道路早已不通。三国后期,魏国大将邓艾带领十万大军重走子午道,非常艰辛,耗时三月有余,方到达汉中。从那以后,几无人走这条道。现在,早已没有了路,无法再行军。褒斜道虽然好走,但面对人口集中、元军力量强大的凤翔府,我们无法取胜。诸葛亮当年不听魏延劝阻,导致六出祁山而无功。故,走子午道和褒斜道都不可取。”

    大将王昌林道“就依孙月军师所言,走观音峡古栈道,直出盩厔县,不但可以占领太白镇,也可以攻打盩厔县城。不过就是道路崎岖、陡峭,不好行军罢了。”

    张月明“进军几百里,只攻占一个太白镇,很不划算。不如神不知鬼不觉,直接攻打盩厔县城,你们以为何如”

    孙月“元帅这个计划很大胆,但这样孤军深入,危险也很大。”

    杨光达“要打,就要震动陕西行中书省,让他们对我们大汉军不可视。也可借此在关中地界补充兵员和粮食。若形势不利,也可原路撤回,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所以,我赞成元帅意见。”

    最终经过商议,大家一致赞成走观音峡古栈道,占领盩厔县城。

    当晚,军师孙月就命令先锋官杨光达带领两千人先出发,遇山开路,逢水搭桥,直达盩厔县。杨光达领命先行。张月明命令大将张九爷带领五百人镇守留坝镇,其余人马由自己和军师孙月统领,黎明时分向盩厔县进发。

    且,杨光达带领两千名弟兄,连夜到达江口镇,稍作休息后,继续行军,第二天下午才抵达桑园坝。经过连续五天急行军,终于来到观音峡口。只见这里山势险峻,道路狭窄,河流湍急,古栈道早已破损不堪。杨光达一面安排人寻找当地人做向导,一面命令兵士们修路、搭桥。

    好不容易,找到当地两名农夫做向导。农夫告诉杨光达“从这到盩厔县城的路很不好走,最快也得一个月才能到达。”

    在两名向导的带领下,队伍来到将军台,沿杨家院子一路东去,好不容易达到盩厔地界的钓鱼台。在这里休息一日后,绕过太白镇,经灯台寺,出秦岭,从楼观古镇,悄悄向盩厔县进发。这时,距离出发时间,已经整整走了二十天。

    在离盩厔县城很近的大寨村,杨光达和兵士们隐蔽起来等张月明带领的大队人马到来。

    当晚寅时即凌晨三时到五时,张月明和孙月带领的大队人马和杨光达等会合。大家没有休息,立即向盩厔县城进发。

    就在盩厔县城官员和百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