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0.偷着乐呵(第1/3页)  嫌贫爱富(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嫌贫爱富(科举)最新章节!

    第一百章  偷着乐呵(天上“哐”地就掉下来一个大馅饼啊!)

    蔡思瑾此番回京述职之后, 被吏部定了一个“优异”的评语, 然后接到了圣旨, 让他重回翰林院成为正四品的侍讲,专门教导皇子们。

    旨意之中虽然没有说得明确直白,但是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 蔡思瑾这样一个位置其实就是九皇子的专属侍讲了。因为八皇子都已经十五岁、进学好几年了, 他还在年前被赐婚了, 很快就会搬出宫去自己的王府居住,而十皇子现在还只有三岁,剩下那些就更不用提了。目前适龄念的皇子可不就是只有九皇子一个么?

    对于这个安排,蔡思瑾是感觉惊喜异常的,他觉得自己这次简直发达了, 上辈子到底是烧了什么香?竟然可以有机会成为“未来帝师”。要知道, 官位爬到二品左右的时候, 互相之间拼的已经不再是能力才干、聪明才智之类的了,因为能爬到那个层次的全都是聪明人!厉害人!绝不会是个草包!

    拼的什么呢?自然是拼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啊!拼圣眷圣宠啊!

    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施政方针自然也是绝不会相同的, 而治理国家这种事情,说白了并没有一个定论, 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的。为何就要听你的,不能听我的,照我的思路做呢?我觉得我才是对的啊!

    对于皇上来说自然也是如此, 许相和沈相、谢首辅观点自然是不同的, 他们执政之时的政策自然也是不同的。皇上对他们的信任程度不同, 他们执政的力度自然也不同。

    换句话来说,为何现在会在整个大晏朝推行谢首辅的新政改革?因为皇上信任谢首辅啊!

    整个大晏朝,难道没有人比谢首辅聪明、比谢首辅有远见卓识或者是有手段吗?并不见得,但是为什么是他做了首辅而别人只能屈居他之下?就是因为他得了皇上的信任,君臣相得!

    若是自己当了九皇子的侍讲,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将九皇子教导成为自己喜欢的那种帝王,还可以在九皇子身上刷一波好感度。这样一来,日后自己与别人竞争的时候,九皇子自然会更偏向自己一些,别人就没戏啦!

    因此,蔡思瑾喜滋滋地领命回家了,不仅官升两级,得了一个好职位,这个职位还正好在京城里!简直一举三得、一石三鸟!自家媳妇儿可以在京城安心养胎,自己终于不会在她生二胎的时候不能守在她身边了。

    相熟的朋友们见蔡思瑾这么开心,知道他肯定得了一个好职位,于是纷纷打探,蔡思瑾美滋滋地将职位说了。

    其他人:“......”

    这个蔡思瑾怕是脑子秀逗了?翰林院正四品侍讲难道是什么好职位吗?

    大晏朝承袭前朝的规定,虽有正一品的太子太傅一职,但是仅仅是虚名而已。比如说谢正卿现在虽然入阁了,也只是从一品,待到他多年以后想要告老还乡之类的,皇上可能会体恤他多年的付出,给他加封一个正一品的“太子太傅”,然后以正一品的官位致仕,让史记载上、谢正卿日后的墓志铭上好看一些。基本上与“太子”没有多大关系,也不具体负责教导太子。

    但是因为太子是储君,对他的教导相当重要,会设立单独的太子少傅一职,为从一品的官职,专司储君太子的教育问题,而给太子做侍讲的人也一并属于太子的班底,属于“东宫”的人,并不在翰林院之中。

    对于其他未得封太子的皇子们,教育问题就相当随便了,一般都是封数个正四品至正三品的“侍讲”,同时给多个皇子上课,以免皇子和“侍讲”关系过近,有结党的嫌疑,致使后期皇子权力过大、尾大不掉,与储君太子分庭抗礼,从而动摇大晏朝的国本。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