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他的时候,人类开始了有意识的记载历史。
在“他我神”共存依赖的人类身上,“他”被认识到了,并且有了一整套与之相匹配的教育准则。“我”被认识到了,这里相匹配的是教养准则。“神”也被认识到了,可是匹配神的迄今为止是信仰和崇拜准则。
让我们好好看看,这三者之间的三种准则的不同,教养来自于家庭,教育来自于师承,信仰和崇拜来自于宗教。
在人类社会发展以来的时间线下,家庭在人类社会之中,是作为社会基石而存在的。师承呢?师承在人类文明行进的过程里,是作为文明薪火传递、前后相承而存在的。宗教到了今天,正反两面的案例都有,宗教的属是孰非,在人类历史岁月里面,完完全全可以统计得清清楚楚。但是人类因为有着自身的神的牵绊,因而没法舍弃宗教而独立存在。
在赵缺日看来,以往的也就罢了,现在的人们完全不能想象,没有了宗教的存在,人类将会变化得怎样的退化?这样的担忧使得宗教自诞生起,到今天依然存在着。宗教存在的合理与否,因为不能假设,或者说假设毫无价值,所以现在现代社会依旧还有着传统宗教的社会地位。
宗教的存活现象,甚至比之于家庭家族和师承更具有耐久性,这种耐久性是值得人们深究的。有人研究过宗教的存活逻辑,然后,这个逻辑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范畴,宗教政治化,政治宗教化。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就是在今天也是比比皆是的一个个鲜活案例。
以往的传统社会,是家庭和家族为核心的社会结构。在现代工业时代,城市化愈演愈烈的今天,社会的基本结构被瓦解了。赵缺日定义不了构成现代社会的基础,到底依然还是家庭这个单位呢,或者仅仅只有两性本身构成的社会全部。这个瓦解的标志,除了生命诞生和生存状态的变化,其次就是死亡来临之时的变更。
人生两大重要的环节,一个生、一个死,生死之外无大事。
传统社会的小人物们,就算不能主宰家国天下,但是最起码能主宰自我和家人之间的生死大事,并且能尽量做到符合传统文化中一直倡导的价值“孝”的标准。而如今的社会呢?主导生、死之时,有没有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最深层次的悲哀?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生而不养、孤独老死的现象,社会文明按理来说是在进步的,可为什么在文明进步的状态下,居然有着这样显著的退化?
当代工业时代,城市之中,长辈们的死亡被漠视得既没有对应的礼法规矩,也再没有了对应的传统价值标准了。没了传统价值标准,那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竖起来了没有?恐怕是不好定义的。当孝字价值精神的逐渐地、不可逆的消亡殆尽,就是东方文明的最最重要的损失,没有之一。
赖以自傲的文明中的价值,被现代社会冲击得再没有了一个人生来和死去时的坦然;再没有了生来幸运,死去无憾的人生认同;生死之间的大事,是在小人物身处于社会时,最独私自有的部分,能被大人物们可以利用权势或财富剥夺的部分,这一部分构成人的人生之基石,被社会现代文明践踏的再也回不去传统。
今天社会,无论个人身处什么角落,人生大事中的生和死,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意识到过。当大人物们尽可能的极尽哀荣的同时,小人物呢?一如那盏风中的灯烛,熄灭的是那么的悄无痕迹。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人物的大悲剧,最终可以归结为生命之中的悲剧,既有生,亦有死。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