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励精图治,武功之时,选拔孙叔敖实行文治,楚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鼎盛时期。共王继位后,楚国开始走向衰弱。康王,灵王,平王,昭王之时,进一步衰落。公元前506年冬,吴,蔡,唐三国合兵攻楚,并陷落郢都,后秦楚联军击败吴军,昭王回到破败不堪的郢都,感伤满怀,与臣僚商议后,迁都长江北岸的今湖北荆州,都名仍为郢。
楚悼王谋求富国强兵之道,任用吴起变法,并取得了成效,一时间,楚国兵强马壮,横扫中原,初露称雄之势。威王后期,楚国成了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国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但怀王未能把握好合纵连横的机遇,致使楚国在战国斗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楚国开始走下坡路。公元前312年春,秦大败楚于丹阳,并夺取了楚汉中郢。公元前278年,秦军对楚国国都发起总攻势,很快占领了郢。顷襄王东逃至今河南淮阳,建立新都陈郢,后考烈王时,迁都寿郢,即今天安徽寿县。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即位,开始统一全国的进程。公元前223年,秦军攻陷寿郢,绵延800年的楚国就此灭亡。”
众人边探访古都遗迹,边追寻春秋战国的烽火狼烟,只听张小山继续讲道:“楚国几度迁都,但中兴与鼎盛期都是在荆州的纪南城,我们就重点说说这座古城。这座楚国都城当时称为‘郢都’,因为城在纪山的南边,也称‘纪郢’。西晋学者杜预在《左传》的注释中始将郢都改称‘纪南城’。从楚文王元年即公元前689年迁都郢(纪南城)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克郢都,前后共411年中,楚国共有二十代国王在此建都。在此期间,楚国还先后统一了近五十个小国,势力极大,全盛的时候,楚国的领域北至黄河,东至海滨,西至云南,南至湖南南部,纪南城也成为楚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当时我国南方最大的城市和全国最大的都会之一。汉桓谭《新论》记载:‘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而暮敝’。就是说,当时纪郢中,车碰车,人挨人,早晨出来穿的新衣服,到晚上就挤破了。这当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当时纪南城是非常繁华的。
在这里,楚国孕育了辉煌灿烂、影响深远的荆楚文化,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和他的《楚辞》。楚文化因楚国楚人而得名,是兴于周而对中华文化产生广泛影响的一种区域文化,绵延800多年,与周朝相始终。随着楚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强盛,楚文化脱颖而出,进而与中原文化分庭抗礼,共同成为中华文化的两大主流。在以后的岁月中,南北两支华夏文化相互融合、转变、更新,一起铸就了古代中国的灿烂文明。楚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按楚文化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可以把楚文化划分为滥觞期,勃兴期,鼎盛期和转变期四个阶段。楚人建都丹阳至周平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740年,是楚文化的滥觞期;春秋时期是楚文化的勃兴期;战国时期是楚文化的鼎盛期;秦汉之际是楚文化的转变期。楚文化在民族精神层面的特征是积极进取,开放融合,革新鼎故和致死不屈。在民族心理层面的特征是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合一,力主浪漫,与中原文化尚土崇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力主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在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漆器、木器及青铜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郢都、宫殿及台榭建筑,帛画、壁画及屈骚庄文,编钟、琴弦及轻歌曼舞,还有祭祀膜拜等民俗。”
从楚都而至楚文化,张小山指点着由夯土筑成,坚固而高耸的古城墙遗迹;评说着虽已辉煌尽失,却据之可窥旧貌的楚宫残阙。数千年后的今天,人们仿佛看见,战国故垒中,仍然游走着多少旧时豪杰;人们依稀听见,吹过耳际的旋风带来的不只黄沙,还有动地的鼙鼓之声。
昨夜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