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静思(第1/3页)  明末江山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承恩离开后,我一个人坐在榻上想到,在前世自己一事无成,还愧对父母双亲。确因机缘巧合之下成了崇祯皇帝,崇祯十年现在的自己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腐朽的王朝之中,江山风雨飘摇,虽然自己现在还没有性命之忧,但是自己该怎么样走下去呢?已经知道了原来崇祯的结局,也知道了大明王朝的结局。自己前世一事无成,有这样的机会再世为人,肯定是不能向命运低头,无论如何自己也要争上一争,总不能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在过一世吧。作为华夏男儿,当看到历史上汉人一次次的对面外族的入侵,而最后的满清王朝的统治下,汉人的悲惨生活。

    现在的大明最迫切的危机主要是满洲的入侵、各地农民起义频发、朋党之争。想到这三个现在最主要的危机,自己也是头大啊,这每一个都是天打的难题。先说满洲的入侵,在崇祯十年前已经发生了四次,其中一次还打到了京城的脚下,还打到了山东内陆。在去年皇太在盛京称帝建清后,现在忙着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占时还有发动攻击,但是这只是暂时的。我记得在崇祯十一年满洲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一直打到山东济南,名臣卢象升战死。

    在说农民起义,李自成在陕西地区势力庞大,对陕西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是李自成在去年被洪承畴败于陇州。而在崇祯十一年李自成又被洪承畴大败两阵,实力大损,而且李自成自己也受了重伤,仅与刘宗敏等七骑突围,匿于商、洛山中。而就像刚才在折子中看到的一样,现在的张献忠在湖北等地一路高歌猛进,几乎占据了湖北,反是风头比李自成还盛。但是在历史中张献忠在崇祯十一年接受了兵部尚书熊文灿的“招抚”,受“招抚”后,张献忠拒绝接受改编和调遣,不接受官衔,保持了独立性。也就是说在明年最大的两个农民起义势力进入了短暂的低潮期。

    然后就是朋党之争了,现在这个时期东林党的势力庞大无比,几乎整个言官系统都是东林党的人,通俗点说就是朝廷内的各类御史和各地方的御史大部分都是东林党的人,还有一些在六部之中身居要职。当然东林党的发源地是在南方,在南京周围才是东林党的中心。就我自己的理解,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东林党在早期确实起到过一些积极的作用。但是到了这个阶段特别是现在国家都要亡了,还在搞内部的政治斗争,加剧内耗,已然成了一大害。他们标榜气节,然后在历史中确没有看到过在明亡的过程中他们有多么高尚。同时,东林党的成长过程就是一部政治内部斗争史,从最早的国本之争到红丸案、移宫案等,在皇帝的废立上都多有东林党的身影。因为他们是读书人的代表,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占据言论优势对政敌展开攻击。

    想了很长时间,这些难题都是现在存在于王朝之中的极大危机。刚刚昏迷了一天一夜,现在醒来到是也比较清醒,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一蹴而就。首先就现在来说,满洲的入侵还差不多有一年半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而对于农民起义现在这个时间点确是一个很好的时间,因为历史上李自成在明年大败,张献忠投降(虽然算是假投降),其他几个小的农民起义势力也大都投降。也就是说在明年这个时间节点虽然要面对满洲入侵的巨大危机,但确是农民起义军的一个低潮期。李自成在战败后于崇祯十四年在复起才有了之后的攻破北京。张献忠在湖北两年后被左良玉击败逃往四川,之后建立起大西政权。而东林党的问题要解决也绝非一日之功。

    我叫了门外的执事太监,叫他带我去御书房。到了御书房后,看到桌上堆的折子,我暂时也没有功夫去管这些,只是想看看现在的朝廷内外的官员列表。叫御书房里的执事太监帮我找到后我看了起来。现在的内阁首辅是温体仁,在这份官员列表里我也看到了很多自己听过的名字,像卢象升、杨嗣昌自不必说,还有洪承畴、孙传庭、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