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零二章、为陆王心学而辩(第1/2页)  万历闲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水墨恒将话锋稍稍一转:“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我听敬修兄谈这个问题时,用到一个我很喜欢的词:严格把关。”

    有意看了张居正一眼,因为怀疑到底是不是出自他的口。

    可惜张居正反应不明显。

    水墨恒继续:“当下私立学院参差不齐,对于那些不合格的,朝廷当出面勒令停止办学;而对于那些确实有办学能力的私立学院,尽量保留,也不要一味查禁。这样既能避免事变,又能体现我大明的民主、开放、宽容。”

    “那区别合格与不合格的标准呢?”

    “第一:人数的要求。如果一个学院只有几个人,那干脆停办或者合并……”

    “啥?合并?”张居正敏锐地抓住话头。

    “对,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私立学院合并成一个,这样易于管理,而且标准也不难把握。”

    “嗯。”张居正微微颔首。

    “第二:既然是学院,那还得回到考试上。如果一个学院多年都考不中一个举人或进士,那这样的学院也应该停办或者合并,说明没有办学能力嘛。”

    张居正似有所思。

    水墨恒稍作总结:“所以对于私立学院,一方面杜绝达官贵人与他们同流合污,攻击朝廷政策方针;另一方面要适当约束,但又不能过于极端,给他们一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时间,但前提是要进取,若一味地标新立新,那对不起,别给政府添乱。”

    “你的意思我明白:对私立学院不能过激,既要适当控制,又要适当引导,给他们一定的机会。对吗?”

    “对,就是这个意思。”

    水墨恒接着又补充道:“学校,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也无论他们热衷于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反正都属于文化领域。无论他们学说有多么极端,可并没有攻击大明,只是攻击某些政策方针,更没有造反引发动乱。所以,若朝廷将他们扣上‘犯罪’的帽子,似乎显得不够大度。”

    稍顿了顿,看了张居正一眼,继续: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大繁荣我认为有三个时期:一个是春秋战国,一个是建安,一个是盛唐。之所以出现大繁荣,是因为各家争鸣百花齐放,施政者对文化保持一种开放政策。而事实证明,无论什么样的文化,只要不反动,对国家都会有所裨益。”

    水墨恒说出这番话,是想为陆王心学做一次小小的辩护。毕竟相对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算是新兴事物,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虽然与当政者理念不合,但作为一门学说,理应受到保护。

    世界总需要不同的声音。

    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

    张居正也听出了水墨恒话里的意思,直问:“这么说,你对陆王心学很有好感?”

    “好感谈不上。只是认为陆王心学作为儒学的一个门派,虽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但毕竟有它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并不是毫无逻辑的空谈。”

    张居正有意见了,问:“那你知道,当下陆王心学最具代表的人物是谁吗?”

    “何心隐。”

    “你可知道他的原名?”张居正眸子精光一闪。

    “原名梁汝元,因触犯严嵩,所以改名何心隐,隐藏于民间,严嵩倒台后,这些年来何心隐逐渐抬头,声誉与日俱增。”

    “你可知道他宣扬什么?”

    “满街都是圣人,圣人与凡人统一,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庶人非低侯王非高,还有无父无君……”

    “对,无父无君,这是妖言惑众、蛊惑人心。”张居正似乎听不得这个字眼,立即抢道。

    “先生,这个观点确实偏激,但如果用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可以将他看作是一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