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一章、加薪(第1/2页)  万历闲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居正点了点头:“杨兆当然比武清伯着急。武清伯毕竟有李太后和小皇上照着,心里多少有点底。”

    水墨恒琢磨着昨日会见李伟的情景,说:“我看武清伯八成会接受罚款这个方案。至于廷杖,可能性估计不大。”

    张居正微微一笑:“就是他敢接受廷杖,李太后也不忍心。其实咱们的本意,不就是想让他多掏些钱出来嘛,也算是对死去的士兵家属一个交代。”

    “这点儿钱,对于武清伯来说,绝对不是什么难事儿。”

    “他可真是一个将钱看作自己命根子的人啊。”

    水墨恒十分赞同:“若放我身上,会毫不犹豫地接受罚款这种方案,即便自己掏不出来钱,找李太后哭穷还不会吗?只是,武清伯这人,估计这招儿都用烂了,自己都不好意思找李太后。我昨儿让他去宫里,他扭头就走,愤愤地说不去。”

    张居正沉吟片许,带着征询的语气:“关于杨兆,我想这么处理,你看如何?”

    水墨恒望着,示意他说下去。

    张居正道:“杨兆继续留任顺天府尹,卸任蓟辽总督一职,由督理军营的王崇古担任。”

    “这样一来,杨兆大人的情绪会不会受影响?”

    “受影响毋庸置疑,多少的问题。但既然武清伯和国舅爷都受到处罚,他不可能原职不动啊!”

    水墨恒点了点头,感慨地说:“嗯,杨兆大人可谓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怎么能拱手相送这样的人情给武清伯呢?武清伯是什么样的角色,难道他不清楚?”

    “哎!”张居正深深叹了口气。

    “我与杨兆大人曾交往过,感觉他确实是个人才,但愿他不要因为这件事,而影响了他的斗志。”

    “适当时刻,我会提醒他。况且,这次也没对他重罚,以杨兆的悟性,应该清楚朝廷并不是要一棍子打死他。”

    水墨恒放心:“那就好,那就好!”

    两人边聊边喝。

    看起来还挺有情调的,活像一对久别重逢的师生。

    张居正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问:“哦,对了,这些年我一直在京师,也没下去民间体察过。反倒是你,今年多数时间在外,不知耕夫野老对咱的评价如何?”

    水墨恒没有急着回答。

    说心里话,耕夫野老对万历新政夸赞的,肯定要多得多。

    毕竟自张居正上台之后,让耕夫野老享受到了万历新政带来的好处。一个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对隆庆六年之前的积欠酌情减免。

    万历元年减免过一次。

    万历二年又酌情对河南、陕西、山西、湖广、河北、两广等历年受灾较多、积欠也多的省份再减免一次。

    通过这两次大幅度的减免,如今积欠已基本清理完毕。

    也就是说,隆庆时期六年做不成的事情,张居正上台两年多时间硬是做成了。

    朝廷仓库里不缺粮,国库里不缺钱,那么老百姓的日子跟着就好过了。百姓得到实惠,赞扬的声音自然就多。

    在荆州、扬州时,水墨恒也听到许多这样的声音。

    此刻,张居正问及。

    水墨恒之所以没有立刻回答,是因为考虑到张居正耳目喉舌这么多,肯定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这时问及,怕他是在有意炫耀,滋生他骄傲的情绪。

    所以,思虑片刻后,如是般回道:“耕夫野老对张先生的举措自然是赞叹有加,改革也没触犯他们的利益嘛。但,眼下的局势虽然对先生有利,也不能掉以轻心啊!”

    “那是,那是。”张居正连连点头。

    关于张居正的命运,水墨恒一直试图改变,也一直在努力,此刻刚好借这个机会,提醒道:“张先生戒慎之心千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