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九章、考成法的利与弊(第2/2页)  万历闲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在淘汰碌碌无为的官员的同时,也淘汰了一批正直勤政的优秀官员。

    想想,税收能否如额征足,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而不能完全取决于县令知州知府的能力和办事态度;

    而盗匪的就擒或漏网,更多出于偶然的机会。如果说上官不顾困难,一味地逼迫下属,下属再逼迫兵丁,就会促成许多嫌犯屈打成招的情况。这与大明王朝宽厚、仁孝的治国精神相违背。

    反对的人不少,其中有一个,也因此受到张居正的排挤,那就是独领文坛二十余年的王世贞。

    王世贞对考成法的批评十分直白露骨:张居正的考成法是在与天下的读书人作对。

    为什么要这么说?

    王世贞的风格其实很像王守仁,不仅军事上政治上很厉害,而且文学上也很牛逼。说这句话,是维护读书人的利益。

    都知道,读书越牛叉的人通常越是做不好官儿。可是他们的心很诚,很愿意为朝廷效力。

    这种人一旦遇上考成法,绩效指标往往都不合格,会被张居正不分青红皂白无情地拿下。

    张居正本来就喜欢“循吏”讨厌“清流”,而王世贞维护的读书人,恰恰更多的属于“清流”一派。

    两人冲突的根源在于此。

    结果就是,王世贞得罪了张居正,不得不罢官。

    ……

    当然,考成法的弊端还不止如此。

    因为考成法不像京察,半年几个月就完事儿。考成法是贯穿张居正执政的整个阶段。每月小考,每半年大考。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每逢年终考核之时,官员们都会弄虚作假,纷纷包装粉饰自己的绩效成果,同时上下活动多方沟通,务求取得一个好的考核结果。

    正如一位给事中韩一良所说:“近来,发展至每遇考满朝觐,动辄三四千两白银。这些银子不会从天而降,自地而出,各级官员能够清廉吗?每逢年终考核,科道上的官员称之为开市。”

    这种情况发展到后来,官员的考核,各个环节干脆明码标价。以至于大明第一清廉之士海瑞怒斥道:“官员考核之时,就是六部、六科收租之时。”

    这是张居正没有料到的。

    不过,必须得承认,总的来说,考成法利要大于弊。

    张居正对这项政策可谓信心满满,希望满满。凭借考成法,他也确实将权力进一步集中到内阁。

    但这是张居正第一次没有事先与水墨恒沟通,而是直接拟好了奏疏之后,才给水墨恒过目的一件大事。

    之前,无论胡椒苏木折俸,提出京察,还是决心调查杭州织造局……张居正多事提前知会、请教、征询水墨恒。

    这是一个信号。

    一个人权力膨胀的信号。

    水墨恒当然察觉出来了。

    ……

    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