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九章、政治手腕儿(第1/2页)  万历闲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佟府举行悼念仪式,水墨恒听说了,可没有去,也不能去。

    这是王希烈牵的头,大家都心知肚明,主要目的是反张居正,无非趁机告诉大家,是张居正的“苛政”害死了佟祯。

    当然,张居正也听说了。他对王希烈和魏学曾这两个反对派是越来越不满。

    就在悼念仪式的头一天傍晚,张居正约吏部尚书杨博,来了一个私宅拜会,想就京城的局势等相关问题与杨博交换一下意见。

    张居正和杨博,此时都是一品大员。

    按明朝品秩规定,六部尚书等大九卿官衔其实都是二品,只有等到九年考核期满后,才有资格晋升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或三孤(少师、少傅、少保),袭一品。

    杨博早在嘉靖三十五年便晋升为少保(若无实衔,像水墨恒,从一品),后隆庆皇帝登基,又被加封为太师,早就是朝中一品大员。

    而张居正在隆庆元年入阁时,就被破格晋升为太子太师,隆庆五年又晋升为太师,当时年纪只有四十七岁。也是朝中一品大员。

    张居正来时,杨博已在府邸门外候着。

    按理说,既然是私会,杨博不用穿朝廷官服,可为了重视,散班回家后官服就一直没脱下来。

    毕竟是首辅亲自登门拜谒。而且是因公事进大僚私宅。

    见张居正下轿,杨博站在西边行礼。

    这也有讲究,套路很深。

    据李东阳编撰的《大明会典》中载:品级相近的官员相见时,东西对立,品秩卑者居西率先行礼,品秩高者居东答礼。

    两人都是一品,但张居正是首辅。

    甭说杨博,就是当今公侯第一显赫之人武清伯李伟,若在道上碰着张居正,也得居西行礼或者避让。

    这是朝廷的一套礼仪。

    首辅乃文武百官之首。

    张居正见杨博如此谦卑,连忙还礼,笑着寒暄几句,然后联袂走进客堂。杨博主动将上位让给张居正,亲自叙茶。

    这让张居正心里特暖和,也不拐弯,直奔主题:“听说博老部下那个左侍郎大人,明儿要为佟祯举行一场浩大的悼念仪式哈!”

    杨博苦笑:“是啊,京察和胡椒苏木折俸两件事搅在一起,让他们一个个像是火烧屁股。”

    “那博老对这件事怎么看?”

    “无非害怕京察,所以才会弄出这些伎俩。”

    “闹事者已经纷纷站到了前面,为首的就是魏学曾和王希烈两个。”张居正忽然变得有些严肃。

    “南京户科都给事中弹劾户部尚书王大人,今儿皇上谕旨已经下达到吏部,严厉谴责,并给予削藉处分。这道谕旨,至少给那些闹事的官员,浇了一盆冷水。”杨博说。

    “我想,有时咱们应该主动些。”张居正意味深长的道。

    “听首辅的口气,这回京察,他们两个都得离开京城?”杨博咯噔一下,带着几分试探的语气猜度。

    张居正没有立即明确表态,而是问:“博老,对这两个二把手,您究竟怎么看?”

    杨博迟疑了一下,心想当着首辅的面儿,评价朝中两位大臣,说话得谨慎,不能乱说:“他们两个,应该都是有能力的人,怎么说也是大九卿的后备人选。”

    “榷场商人以不同价格回收胡椒苏木,故意制造混乱,便是他俩在暗中推波助澜;然后又怂恿京都官员不要将胡椒苏木卖给商人,扬言退回户部,还真有人受到蛊惑,敢这么干。这事儿,博老听说了吧?”

    杨博点了点头,面色凝重地说道:“这场京察,若真按皇上谕旨施行,可以说,不仅他俩,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官员都不称职。首辅若真是将他俩调离京师,岂不印证了外界的担心,说你利用京察收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