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五章、经筵(第2/3页)  万历闲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踌躇满志的张居正也长叹一口气,“明着是烧你水莫居,暗中是向我示威呀。”

    见张居正情绪低落,水墨恒打气道:“先生放心,此乱局我一定帮你破解,先生只管抓京察,将那帮不称职的京官儿拿下。”

    “头痛的事,又何止一个京察?”张居正幽然而叹。

    “莫非先生又遇难题?”水墨恒鉴貌辨色。

    “是啊!户部如今是一两银子都拿不出来,可等着用银子的请示移文,接了一大摞。这些还是小事儿,能推就推,可是,你还记得上次跟你提及的经筵一事吗?”

    “当然记得,先生不是还要请我做讲臣吗?”

    “我是说过,可你不愿意讲经呀!”

    “讲经史子集,有你们,我就不搀和,但当时我说的是授武,让小皇上念书之余,锻炼身体,难道这个不成?”

    “你我想的不是一码事啊。听过京官议论经筵吗?他们嘴里有句口头禅,叫‘吃经筵’。”

    “吃经筵?”水墨恒一愣,头一遭听说这个词儿,“经筵不是给皇上进讲经书的吗?”

    “问题就出在那个‘筵’字上。筵,顾名思义,酒宴也。给皇上讲完书后,皇上要给讲官及陪侍大臣赐一顿丰盛的酒宴。这顿饭跟平常的赐宴大不相同,不但所有参与的人可以来吃,还可以带夫人、轿夫、班随。”

    张居正一来就哭穷,这会儿又提及经筵上丰盛的酒宴,水墨恒隐隐明白,肯定又是要花钱,为此上火。

    “为了显示皇恩浩荡,酒宴上不仅可以吃,还可以拿走;不仅可以拿走食品佳肴,还可以拿走餐具酒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呀!”张居正眉头紧锁。

    果然被水墨恒料中!

    提钱就上火,偏偏到处都要钱。

    经筵,是汉唐以来为帝王讲经论史的御前讲席。虽然制度成于宋,可形式并未固定,历代有异。

    以明朝为例,初无定日,亦无定所。直到明英宗以冲龄继位,三杨秉政(杨士奇、杨荣、杨溥),感于身负幼主教育之重任,上疏请开经筵,于是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

    每逢二日、十二日、二十二日,三次进讲,帝御文华殿。这称之为大经筵,又叫大讲。每天还有日讲,称之为小经筵,又叫小讲。

    大经筵尤为隆重。

    进讲官的讲本先得写好,送到内阁审阅,确定没毛病,然后送给司礼监,转呈御前。

    经筵头天晚上,文华殿就得烧香。

    到了经筵日,近侍内官、讲官到场,一应勋臣及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官员都得侍班,另有展书、侍仪、供事、赞礼等陪同,一个个都要穿锦绣绯袍,然后依次入殿,序班行礼,各就各位……

    繁文缛节。

    反正就是奢华铺张。

    需要钱钱钱!

    水墨恒正准备问张居正到底需要多少。

    只听张居正继续说落道:“冯公公就这事儿找过我,说皇上登基后第一次经筵,怎么也得像模像样,一应仪式,要添置的物件,都得周全。是呀,谁不想周全?可钱从哪儿来?”

    张居正冷哼一声:“他是不知道户部的难处,只知道维护皇上的尊严和体面。我本想厚着脸皮再向你开口一次,可如今水莫居又突然着火,烧了不成样,哎……”说完一个劲儿地摇头。

    水墨恒问:“这次经筵总共需要多少经费?”

    “十万两。”张居正交叉两根食指,比划了一下。

    “多少?”水墨恒一惊。

    “十万两啊,这还是我精打细算,讨价还价之后,确定下来的数目呢。若按冯公公的套路,最少得需要三十万两。”

    “卧槽,讲一次课,吃一顿饭,要三十万两?”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