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惠帝一抔土 女儿心中情(第1/1页)  万历闲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墨恒反复推敲这首诗,想着若果真是位和尚帝王,那这位帝王南来绝非一厢情愿,多半是流落至此,才会发出“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这样的感慨。

    而且,他心里头定然有苦、有痛、有恨,非常怀念过去帝王的生活,对眼前凄凉的境况感到无奈,以致于触目兴叹:“百官此日知何处?唯有群鸟早晚朝。”

    会是哪位帝王呢?

    水墨恒思绪飞驰,该诗从字体上看属于成熟的汉隶,而汉隶是西汉时才广泛使用的。

    历史上流亡民间的皇帝并不多,广西又地处偏远,最大的可能便是本朝的明惠帝。

    也就是后世称之为建文帝的朱允炆。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逝世,朱允炆继位,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因为要锐意削藩,从而引发燕王朱棣不满,发动靖难之役,攻破南京城,火烧皇宫。

    从此,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棣篡位成功,可为此事常坐卧不安,派郑和多次下西洋,明里耀武扬威,实则暗中寻访朱允炆的下落,只是终无所获。

    后来,传说有人目击朱允炆在护卫的掩护下逃亡到东南一带,出家为僧,云游四方。

    水墨恒捧着袈裟想,莫非真是明惠帝?

    若是这样,平心而论,朱允炆当皇帝确实不如朱棣。朱棣开创永乐盛世,将明朝的辉煌推至。

    只得同意一道下山吃顿饭。

    四人不约而同回首,朝来时的方向望了望。

    虽然伐山爬出坡芽村,但来时的路依然被掩盖在茂密的崇林之中,站在山顶根本看不出留下任何痕迹。

    山还是那座山。

    山下的村庄更是没影儿。

    若不进林,哪能发现会有一条砍伐过的小路?

    ……

    上山难,下山容易。

    上山走了小半个月,下山只用了两个时辰。

    莫氏山的这头易行,短促不绵长,关键有人踏过的山路。

    原来山上长满一种花生米大小的果实,颜色有青的也有黄的,上面满是小刺儿。

    水墨恒突然想到李延制作的果脯,是不是就是用这玩意儿,辅以蜂蜜酿制而成的。

    好奇摘了一颗黄果,用衣服磨掉上面的小刺,送进嘴里一嚼,果然酸酸甜甜的,应该就是。

    看来莫氏山这头的路,李延手下的士兵不知践踏了多少遍。

    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