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单元第三百一十节(第1/5页)  古国物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们假设工厂主被消灭之后,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公平的,那也是一种非常痛苦的公平,是大家一起吃白菜帮子的公平。我们追求的是大家都过好日子,不是大家一起过苦日子。而实际上,这种一身吃白菜帮子的公平是不可能出现的,我们不能想象达官显贵跟我们一起吃白菜帮子,再贫穷的社会,都不会让那些上流社会的人受苦。我们希望看到的一种局面是财富与权力分流,我们不愿意看到财富与权力落入同样一拨人的手里。社会资源如果围绕着权力进行分配,不是不可以,但它应该被严格限制。让社会资源自行流动,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做法。这里声明,作者这里的所有观点都是胡言乱语,如果碰巧你与作者的想法有契合的地方,那只能说明作者的话在无意间给了你灵感,与作者本人的意思无关。也许你已经看出来,作者在生活中没有多少表达机会,所以才会利用写小说的机会拼命塞私获。

    闲话不表,书归正传。且说慧宁离开安邑之后,启曾经几次重建纳言班子,效果都不理想。慧宁离开之后,朝中的气氛一下子就变了,上书言事的人被安上各种罪名进行打压,轻则丢官,重则入狱服刑。这也人顶的罪名大多是诽谤朝政,诋毁君上,启曾经要求看那些人递上来的奏本,遭到纳言府的拒绝,理由是这些奏本会污染圣听。启真是无可奈何,他有心取缔纳言府,又不想让外界认为没有慧宁,纳言府就不能立良好的运行,然而这就是事实。他想起了一个人,就是余胤,于是下旨招余胤到安邑叙旧,余胤知道自己要被起用了,他的心情很复杂,他的年纪一天天大了,如果再不出来做事,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可他总感觉,朝中的气氛有些太过于诡异,他去了恐怕也是无力回天。但他还是来了,启派太康去近郊迎接,他希望能够恢复太康与余胤之间的关系,这样有一天自己不在了,可以让余胤辅佐太康。

    启虽然对自己没什么要求,喝酒c狩猎,经常玩起来就不顾一切,然而他始终都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他不希望他的继任者和他是一样的风格。他知道余胤是一个可以相信的人,也知道后羿是一个必须要防范的人。许多时候,人在没有做坏事之前,并不知道自己可以那么坏。最近有一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议论,有一个十二岁男孩,拿刀痛死了自己的母亲,几乎是所有人在第一时间大发雷霆,恨不得将他立刻处死。而作者没有那么冲动,一个人大概不会一开始就对自己的母亲恨之入骨,更不会想到自己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断送母亲的性命,所以比起喊打喊杀,更有意义的是要弄清楚是什么能让一个人在还需要母亲照顾的年纪,对自己的母亲痛下杀手。据作者所知,没有一家媒体讨论过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知道这么一件事,其实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处的非常差的。我们总是对于血缘关系表现的过于自信,认为无论你怎么折腾,血缘会让你们之间的关系不至于破裂,其实并非如此,社会上那些父子反目成仇的事还少吗?所以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一天到晚在想些什么,其实就已经有点晚了。作者可以提供给你一个缓解家庭矛盾的好办法,当你发现与孩子关系越来越紧张的时候,适当的让步是必要的,当你能够顺着他的意思做的时候,他就会对你他吐露心声,大可以不必去偷看日记。人常常因为要图方便,就懒得动脑筋,习惯于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作者小的时候,经常听到老师说:“三句好话不如一马棒。”他们对于暴力是非常推崇的,认为棍棒可以教出孝子和忠臣。

    这一点作者是相信的,因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今天已经几乎是人尽皆知的词了,你玩命的折磨他,他反而对的爱的要命。受害者爱上绑匪的故事,让人产生许多关于人性的瞎想。鲁迅曾经说过,人是很容易满足于做奴才的。那是一个温暖的下午,夕阳撒在地面上,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