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单元第二百九十九节(第1/5页)  古国物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启说:“你觉得我会相信吗?”余胤说:“你信与不信在你,臣已经说了自己的心里话。”启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你让我想起了很多人,疑胜c疑达c正忠c正林,可惜他们都离开了朝廷,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余胤说:“大王,当年辅佐你的六位重臣。如今无一善终,实在是令人唏嘘。”启说:“你这是在讽刺我?”余胤说:“大王,杀人太滥,谁还能辅佐你呢?”启说:“我不信没有人来我这里乞求荣华富贵。”余胤这个时候不说话了,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大禹王若是在天有灵,看到自己的儿子是这个德性,应该会感到惭愧吧!如今看来,还是陶唐和虞朝的时候更让人怀念,虽然对与天子来说有一些遗憾,子民却在其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入夜之后,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莫名的感到不安。

    余胤躺在草席之上,眼睛睁得的溜圆,因为他的心里揣着事,一直熬到后半夜,他才睡着。明日一要,他穿着朝服去见天子,却发现他坐在一个草堆上不住的叹气,余胤过去拱手说:“大王,你这是怎么了?”启说:“你说我是不是辜负了家父的期望?”余胤说:“你还年轻,就算是有什么过失,现在仍然是可以补救的。”启忽然面色阴沉,说:“我做的就那么差?”余胤说:“每个人看事物的标准不一,臣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大王的可能更能够代表天下人的共识。”一听这话,启顿时来了精神,说:“为何这么说?”余胤说:“上天看见就是子民看见,上天听见就是子民听见,天子者,乃子民之天也!君民本是一体,因此君之所见,亦是民之所想。”启听了笑的格外灿烂,这个时候余胤忽然心中泛起一个念头,自己业务不应该过于耿直,如果能够用什么办法搏取大王的青睐,从而让他疏远后羿,也算是为社稷立功。

    从那之后,余胤的话越来越得启的欢迎,启对余胤也越来越说出一些内心的看法。一日两个人坐在一个青色的土丘上,眼前是一片碧绿的草原,启说:“我想迁都到大夏,你觉得如何?”余胤说:“大夏什么地方?”启说:“安邑。”余胤说:“为什么要选择在安邑?”启说:“平阳是陶唐和虞朝的旧都,那里的子民都是虞朝的遗民,无论我们对他们有多好,他们还是对帝尧c帝重华念念不忘。”余胤说:“可能是因为丹朱和商钧还活着。”启说:“你的意思是把他们杀了?”余胤立刻说:“大王,杀人是容易的,可你要的是人心。”启说:“绝了那些人的念想,人们自然就会对大夏朝心悦诚服。”余胤说:“杀人的确可以震慑天下的子民,如果治理不善,每个人都感觉活着害不去来的痛快,后面发生什么就不好说了。”

    启冷笑着说:“人没有不怕死的。”余胤说:“你听说过有人自尽吗?”启说:“你想说明什么?”余胤说:“如果人那么怕死。为什么还有人自尽呢?”启一下子愣住了,余胤说:“人只有感觉活着没有那么难,才会惜命。”启脸色惨白,目光里面写满了怨恨,余胤说:“大王,天有好生之德,你一定也不愿意多杀,方才不过是考验我罢了。”启沉默以对,明日他们到达安邑,发现那里地形平整,非常适合建都,启说:“我就在这里住下了,你回去传旨,凡是王畿附近的人口一律迁移到大夏,阳城之民允许他们迁移到安邑。”余胤说:“文武百官和他们的家眷也得迁过来吧!”启说:“这个需要经过商量之后拟出一个名单,凡是被列入名单的人,就要迁到安邑。”余胤说:“储存在平阳财物怎么办?”启说:“全部运到安邑。”余胤说:“不给安邑留一部分吗?”启说:“国库和内库的钱粮一律运走,地方衙门储藏的东西不动。”

    余胤带着旨意先去了阳城,阳城之民听了感觉很复杂,一方面他们终于被大夏朝的王想起来了,一方面又真心不愿意搬家,可有王命在,只能按照旨意办事。之后来到平阳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