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零四回 道难修(第1/3页)  至尊曲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神秘主义在道门中既有与其他宗教相似的普遍特征,又有道门作为道门本身的具体特征。

    但是在上文修道者神秘体验之例以外,神秘主义还有另外的特征,比如说神秘体验一般是不可言说的,在时间上具有暂时性,同时也会伴有体验者或愉悦、或喜乐、或痛苦、或迷醉的感受等。

    无论人们怎样定义神秘主义,怎样详述神秘主义的特征,神秘主义的实质在神学家或宗教者那里却是普遍同意的,本质上就是一种与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的交流或契合,只是不同的宗教因其教义与信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达。

    更重要的是,对于神秘经验,人们作任何判断似乎都不达其意,有的只能是宽容、开放以及同情的理解。

    有些人总喜欢到深山老林里去寻仙访道。

    其实,从古以来,真正的修炼高人,大都隐于世间。

    自上古以来,三皇五帝皆是与民同化,为民表率,和光同尘,混迹于民;历代仙真或是隐于市廛,或是居于洞茅,皆于民间烟火中独寻清静。

    什么是修道的真者?

    真修道者首先是走对了路子,直溯生命本元;真修道者大都内隐养德,功在自然无为;真修道者恪守日用随常,一路为道日损。

    向真修道者求教,不可求全,因真修道者尚走在路上,求全则眼中无真,漏尽真师,若不求全,能得一功一行之指点,皆是造化。

    向真修道者求教,亦不可照搬不变,事先有个自以为是的明师标准,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就大失所望。

    昔日黄帝问道广成子,却不识洪崖即是广成子,以至当面错过。华夏圣祖尚且如此,何况后继之辈。

    真修面前不识真者,一般有以下几道屏障。

    一是福德不备。

    福德不备,不仅自己缺少识真的慧眼,且真修道者在此等人面前也会越发深隐。

    二是根器不利。

    根器不利,虽有机遇,却无缘份,守着宝山不识宝,对着高人找高人,总以为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喜好追逐名人。

    太上老君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世间士人,上士者稀,中下者众。常摇摆者,非因价值取向,只为某师名头,以为会提升自身的功德,竟不知岁月匆匆,几个摆动下来,不觉老矣。

    于是感叹明师难遇,正法难求,索性连一颗求道的心也冷了。

    三是机缘未到。

    机缘未到,虽得遇高真,却总是失之交臂,无缘从修。

    有此机缘,方知人家是高人。

    其实,真正有承传、懂修炼的有道高人,一般都为人谦和平易,不显贤露能,不作门派之争,传授知识平实无华,不故弄玄虚,不自作高深状。

    真修道者首先是自已身心健康,体态轻盈,行为端正,目光清朗,气色红润,话语不多却中气充足。

    与这样有修为的人接触,人可以感觉周身舒畅,场态祥和,能深感其人格魅力而愿意亲近。

    如果有缘得到这样真修者的指点,他教的功夫,一定是自然简朴,注重德行心性,注重内炼精气神,绝不会故弄玄虚,违背生命法则与社会伦理。

    正道修炼的方法,主要靠个人修为,绝不依赖所谓“加持”、“给功”,更无需借助神灵怪之类的外力来修炼。

    正道功夫讲求“功夫吃功夫”,须经年累月,积精累气,绝无速成。且理法严谨,合于生命运行规律,合于易、医的基本原理。

    传承内丹学的实修者,大都精于隐的学问。正所谓“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历代大道修行者,也都讲求一个隐字,以至于有隐仙一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