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四回 无心之失(第1/2页)  至尊曲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依流云到这时才恍然大悟,忙拱手向狐仙飞去的方向拜谢。

    不说依流云启奏君王御祭死臣。

    却说狐狸精来到东海,打扮成道士,手执依流云的恳求信,请求龙王发水。

    龙王说:“我们在兴建龙宫,无暇顾及此事。你可向南海龙王求救。”

    狐仙无奈,只好万里迢迢求见南海龙王,而南海龙王却说:“那一带不是我管辖的范围,不能发水,你还是去找东海龙王吧。”边说边挥手,表示拒绝。

    狐仙母女虽遭冷遇,仍不灰心,再次奔波踏进东海龙宫,情真意切的向龙王诉说干旱之事,恳求龙王以天下众生为念,不可因君王枉杀忠直的臣子而株连到广大百姓。

    龙王被感动了,也醒悟了,于是拔出一柄降雨牌并指示龙太子协助依仙人降雨。

    由于依流云祈雨有功,君王对他推崇礼遇,让他主管三山符箓。

    由于依流云的至诚邀请,狐仙母女便常到依府做客,他还专门把子孙的绣花楼空出来给狐仙母女居住。从那时起,便有了“狐仙居”。

    新君主登基后对依流云很崇拜,曾拨给大量贝币给依府,并赐额“仙人府”。又后有人飞奏君王,称西湖内常闹鬼怪,致使美景关闭,人不敢游。

    君王请依流云赴西湖为民除害。依流云与随行人员商议,决定先观察,然后设法擒拿。

    第二天走到西湖一看,见湖水掀波逐浪,浪中有一怪物很像老鼠。依流云断定这是“老鼠精”作怪。

    随即想到狐狸是老鼠的最好克星,马上焚香祷告,邀请狐仙速来降妖。

    狐仙接到依流云符命,迅速来到西湖,纵身跳入湖中,仅用几个回合便将老鼠精擒拿上岸。

    依流云命令拦腰一斩,然后悬挂湖畔示众,自此,西湖闹鬼闹妖之事便平息了。

    前来西湖游览的人们,无不称赞说:“仙人真了不起,一举斩除了妖魔,我们世代子孙都要铭记他的功德。”

    依流云回到家后,随即赶到云台山答谢黄、白二位狐仙,并同她们交流道法。狐仙毕竟修炼年浅,道法本在依流云之下,但他却也获益匪浅。

    后来,君王上依流云编纂《道藏》,因为交通不便,收集经典十分困难,两位狐仙还为此走遍各地的名山宫观,协助搜集到许多上古失传的经典。

    据说依流云飞升之时,曾留下法旨:“百余年来,云台山二狐对吾道贡献良多,已成仙果。依府内可为其塑金身以祀。”

    依府子孙遵从遗命,便把中庭绣花楼辟为“狐仙阁”并塑了神像。

    人之所以可以学仙、成仙,乃是招摄“先天一气”的缘故。

    然而怎样才能得到“先天一气”呢?

    丹书讲“归根复命”、“穷取生身受气初”,又讲“失从人失,复从人求”,总而言之一句话“顺则凡,逆为仙”。

    要想招摄先天,必须知道人是怎样盗取“先天一气”的,人又是怎样失去“先天一气”而死亡的。

    人是怎样而来的?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也就是说,人的形成言之,乃父精母血、阴阳二气**之时产生一股吸力,将万物所共有之本体--先天一气吸入其中。

    于是,父精母血、阴阳二气加上先天一气混作一团,母体遂怀胎而有人。

    华夏丹道学认为:人是一小天地,天地宇宙是一大人。

    以此而论,人这小天地也如天地产生万物一般,其气清者上升为神,其气浊者下降成形为体,清浊参半者周流为气。

    “阴阳既判,三才遂分”,“三体重生万物昌”,三才互化,遂形成五脏六腑、四肢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