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回 德说(第1/3页)  至尊曲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道门追术悟道养德,道为体,德为用,是修仙之士无法逾越的目标,即便是圣人,也不例外。

    世间的道德与修仙之道德是有别的。

    世间的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通常指社会、风俗、习惯。

    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称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

    它是道和德的合成,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

    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

    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在华夏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道德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

    它是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

    它要求人们且帮助人们,并在生活中自觉的约束着人们。

    假如没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类就很难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个动物世界,人们也就无理性无智慧可言。

    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道德的驱使才建立了人类的和谐社会;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会群众团体组织;道德的体现,使人们自尊自重自爱;是道德的鞭策,营造人与人的生活空间。

    一个不懂得道德和没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

    道德不像刀枪伤人肢体,它也能要人性命。

    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

    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

    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社会、劳动和创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

    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

    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道德是公正的执法者。

    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

    道德是人以“善”“恶”来评价社会现象来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它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其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

    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