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五回 帝臣(第2/3页)  至尊曲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也用手拍了拍,同样发出咚咚的响声。

    常先又找来一张大鹿皮,把木墩的另一头也蒙住,再用木棒一敲,响声比原来更大、更好听。

    他觉得这是个有用的东西决定再做一个。他选择了一棵木质较好的空心树,把里边掏大,做成圆形,然后把鹿皮和野羊皮蒙在两头,用一只手就可以拿动。

    又让仓颉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作“鼓”。

    哪知鹿皮和野羊皮都不结实,用劲一敲就打破了,只好改用野牛皮。

    然而,捕捉野牛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野牛是一种异常凶猛的动物。怎样才能搞到野牛皮呢?

    常先躺在一棵大树下,想了又想。

    不知不觉便睡着了。

    就在此时,九天玄女给黄帝送《兵书》,路过这棵大树时发现常先正在树底下睡觉,再一看,知道他原来是为蒙鼓没适合的皮子而发愁。

    她本想叫醒常先,但又一想自己不能随便和凡人说话,只好托梦给常先:说东海有个流坡山,山里有种怪兽,形状如牛,却没有长角,只有一只足;身子大得出奇,平时不太活动,但一出现,海洋上不是刮风便是下雨;两只眼睛射出的光芒,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一怒吼,比雷声还大,这种怪兽名叫夔牛。雷泽有一只雷兽,它整天无忧无虑,喜欢仰面躺卧,以爪击腹为乐,而每拍一下肚皮,就响起一声巨雷。

    九天玄女还说:“用夔牛皮蒙鼓,用雷兽的骨作为鼓槌,一敲起来,地动山摇,威力无穷。”

    常先醒来,忙把梦里的事告知黄帝。黄帝听罢,命应龙、大鸿派几个会水的能手,入海捉拿怪兽。

    不几天就将夔牛和雷兽捉拿回来杀掉,然后按常先的设计,五十天就蒙成夔牛大鼓八十面,做成雷兽鼓槌一百六根。

    在涿鹿大战开始前,黄帝就已把八十面夔牛大鼓埋伏在暗处,当蚩尤的军队冲向黄帝军队的前沿阵地时,黄帝把手一挥,八十面大鼓一齐擂动,蚩尤的军队还未交战,就被鼓声震得人仰车翻,耳聋眼花,个个东倒西歪,溃不成军。黄帝军队乘着鼓声发起总攻,一举把蚩尤消灭在涿鹿之野。

    从此,鼓就成为战争中不可缺少的用具,人们以后就把它叫作“战鼓”。

    风后是黄帝臣子,主司天文,预测风雨。

    他生于海隅之地,务农自耕,精于《易》数,明于天道,甘贫,隐逸为乐。

    风后是黄帝的第一任宰相,故后人称他为“开辟首相”。

    风后发明的指南车以及阵法天下无双,帮助黄帝统一中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著名的是《风后八阵兵图》。《八阵兵图》,四为正,四为奇,馀奇为握奇,或总称之。

    该图共分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它对后代的军事史、军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在涿鹿之战,黄帝与蚩尤各自摆开了阵势,一时间,大风、大雨伴着大雾接踵而至。

    先是黄帝的大臣风后用指南车指引部脱离险境,接着黄帝之女女魃出阵,驱散风雨,用号角声、擂鼓声等扰乱兵,采取变化多端的战术,取得胜利,最后斩杀蚩尤,分解首,异地而葬。

    风后发明指南车,是有故事的。

    那是黄帝和蚩尤作战的三年,进行了七十二次交锋,都未能取得胜利。在一次大战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败的时候,请来风伯、雨师呼风唤雨,给黄帝军队的进攻造成困难。

    黄帝也急忙让旱魃施展法术,制止了风雨,才使得军队得以继续前进。这时诡计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雾,霎时四野弥漫,使黄帝的军队迷失前进的方向。

    黄帝十分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