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9章 是发配还是重用?(第1/2页)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管是什么政策,最终都是要依靠人去落实的。

    像是这种大规模的移民,并且还要在武昌和长沙大力推广水稻种植,如果没有人在中间做好协调工作,往往效果会很差。

    李世民自然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

    “武昌和长沙目前乃是下县,那里的县令也没什么人愿意去,以往都是犯错的官员被发配过去的。但是如今朝廷把农业的重心开始转移到两地,继续依靠现在的官员,估计就力有未逮了。张华,你有什么想法?”

    “陛下,您还别说,微臣还真是有人选向陛下推荐。”

    李世民想到了的问题,张华自然也是有考虑到。

    自己提出来在武昌和长沙周围推广林邑国两熟水稻的种植,如果当地官员不配合,甚至从中阻挠的话,是不可能推广成功的。

    所以两地的县令之职就变得很重要!

    “武昌县令,微臣推荐杜相的大郎杜构出任!”

    张华的话刚说完,杜如晦就首先反对,“不行,大郎才学平庸,武昌县作为大唐未来重点扶持发展的县,朝廷应该安排更加有才华的人去。”

    “杜相,武昌现在可是河流密布,蟒蛇和猪婆龙横行,你不会是怕他在武昌吃苦,所以才故意反对的吧?”

    “张华,我杜如晦是什么人,你可能不清楚,陛下还会不清楚?好,你不就是担心我护短吗,只要陛下同意,要杜构去武昌就武昌!”

    杜如晦平时都很冷静的一个人,但是今天涉及到自己儿子,一不小心就掉到了张华的激将法之中了。

    其实,杜如晦刚刚说完就反映过来了,不过他觉得张华既然建议杜构去武昌县,应该是有认真考虑的。

    毕竟,作为水稻推广的提案人,张华比谁都更希望杜构在武昌能够成功!

    “杜构啊,这孩子倒是朕看着长达的,让他试试也行啊,只要在武昌做个几年,水稻种植推广开来了,以后的前途自然不用担心。”

    李世民也知道武昌周边现在的环境还比较恶劣,话里话外也有点安慰杜如晦的意思,因为有李世民的这话在,只要杜构在武昌做的不是太烂,以后的前途就一片光明了。

    “陛下圣明!长沙县县令,微臣推荐褚遂良出任,杜构和褚遂良一南一北互相配合,互相呼应,不出十年,将给大唐提供一个巨大的粮仓,今后再无饥饿之忧。”

    “褚遂良?就是当初帮你协调修建长安城到洛阳的水泥路的褚遂良,他是褚亮的儿子吧?”

    储亮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褚遂良也是早就进入了李世民的视野,只是朝中现在名臣荟萃,褚遂良还没有崛起,没想到倒是被张华看中了。

    “陛下圣明!”

    “行了,你别整天圣明圣明的挂在口中,朕圣明不圣明,又不是你说了算的。”

    张华自然不会对于李世民的这话有什么觉得不好意思,“陛下,微臣建议动员百姓移民的时候,就可以让杜构和褚遂良参与进去,这样到时候他们去了武昌和长沙,也可以考虑从移民之中选择一些人为自己所用!”

    “准了!”

    ……

    长安大饭店,一堆勋贵子弟一边吃着小酒,一边八卦着朝局大事,很有点后世北京出租车司机的感觉。

    “最近朝中发生了一件事情,不知道大家听说了没有?”

    “什么事啊,你不说出来我们怎么知道有没有听说呢?”

    “就是杜相家的大郎杜构,被一道圣旨直接给发配到了武昌县去做小县令了!”

    “啊?武昌县,那里离长安得有一千多里路吧?莫不成是杜相失势了,或者是做了什么不合适的事情,陛下借机敲打敲打他?”

    “谁知道呢,武昌那种破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