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7章 解放农村劳动力(第1/2页)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御书房中寂静无声,所有人的眼光都盯着张华,偶尔窗外传来几声知了的叫声,告诉大家夏天已经到来了。

    “陛下,这稻谷是林邑国出产的,大唐自然是没有的。”

    张华已经不是当初什么世面都没见过的书呆子,哪怕是这么多朝廷重臣看着自己,他也能挥洒自如的按照自己的节奏说着话。

    “林邑国的?老夫要是没有记错的话,林邑国的贡品之中就有一些大米,这些大米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啊。”

    虽然张华有点接受不了房玄龄才四十来岁就天天老夫老夫的称呼自己,但是想到这个时代的平均寿命,也没什么好说的。

    “朕也有印象,御膳房还做了米粥,没觉得它有什么不一样的。”

    “米都是米,用来煮粥的话,自然区别不是那么大。但是陛下,这林邑国的水稻,一年可以三熟啊。”

    “什么?一年三熟?”

    李世民彻底震惊了,关中地区,不管是粟米还是小麦,亦或是少量种植的水稻,都是春种秋收,一年一熟。

    他从来没有想过水稻还能一年三熟,那岂不是人家一年的收成就等于大唐的五年?

    “张华,莫要开玩笑,国朝以农业为本,这种事情可是很严肃的。”

    房玄龄生怕张华一时脑子发热,在那里胡言乱语。

    长孙无忌倒是觉得似乎今天总算是抓到了张华的小辫子,面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永定伯,恕老夫孤陋寡闻,这天底下我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水稻三熟,难不成下着大雪他也能正常生长?”

    “这林邑国的水稻在林邑能够一年三熟,自然是因为林邑得天独厚的环境引起的。大家都知道,越是往南边,天气越热,冬天越少。到了林邑国那边,可以说都没有冬天了,田里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

    张华开始给大家普及一下地理知识。

    虽然大家都能感受到不同纬度的气温差异,但是并没有谁去认真的思考过。

    魏征捋了捋自己的胡子,“永定伯这话说的倒也能够理解,漠北中秋一过就开始下雪,但是岭南却是四季如春,林邑国地处更南,一年四季都能够种植也是有可能的。”

    长孙无忌撇了撇嘴,“那有什么意义,难不成我们大唐去攻打林邑,在那里种植水稻?”

    张华:“话倒不是这么说。这林邑国水稻能够三熟,固然是他们气候的原因,但是水稻的种子不一样,生长周期不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水稻放在大唐江南道,一年两熟是没问题的,在岭南道部分地区甚至也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即使是一年两熟,水稻的亩产也是远远低于土豆和地瓜,这土豆和地瓜的推广是你永定伯要求的,水稻的推广也是你永定伯要求的,感情什么事情都是你永定伯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咯?”

    长孙无忌想到了刚才君臣讨论的内容,觉得似乎可以挖一个坑让张华跳进去。

    “是啊,张华,哪怕是水稻产量翻一翻,土豆和地瓜的产量也是它的十倍,为什么现在要大力推广水稻呢?”

    李世民也觉得长孙无忌说的似乎有点道理。

    “陛下,不知道您有没有留意到,现在西市的粮价情况?”

    李世民和房玄龄对视一眼,自己还没有问,张华倒是主动提到了这个话题。

    “自然留意到了,怎么,你有什么看法?”李世民端起了茶杯,故作矜持的喝了一口茶。

    “陛下英明神武,秦皇汉武不可及也。西市的粮价现在是冰火两重天,米价连年上涨,土豆和地瓜倒是从当初一担土豆换十担粟米,变为一担粟米换取十担土豆了,长安城百姓种植土豆和地瓜的积极性大为下降。”

    “陛下,永定伯说的这个情况,老臣倒是可以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