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9章 大佬云集(第1/2页)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月二十二!

    宜:祭祀、祈福、开光、求嗣、斋醮、纳采、订盟、求医、治病、起基、定磉、造船、取渔、解除、安葬、启攒、谢土、入殓、开市。

    忌:出远门、动土、掘井、开池。

    一大早,张华就跟着许敬宗来到了南山书院。

    互助村原本从张家蒙学里面分出来的人员,全部都转移到南山书院的各个学院里面,张家蒙学将变为真正的蒙学,只教授孩童学识。

    毕竟现在的张家蒙学,其实是不论不类的,既干着正常蒙学的事情,也做着小学的事情,甚至大学的教育也有。

    当然,这里的大学不是后世的大学。

    古代的教育和现在还是不大一样。

    理论上来说,大唐的蒙学应该是和后世的幼儿园差不多,小学就相当于后世的小学加初中,至于大学或者国子监,就和后世的大学差不多了。

    只是自古以来,封建王朝对上学都没有很明确的年龄要求和限制,这就导致到了国子监的时候,可能有十三四岁的人,也有二十三四岁的,甚至还有三四十岁的,这种场景在后世虽然也有,什么中科大少年班或者八十岁老太太上大学之类的新闻。

    但是人家之所以上新闻,就是因为“新”,因为不常见,不是常态。

    南山书院在这个时代,定位就相当于后世的综合性大学,在南山书院的旁边,还会设置一个南山小学,当然,以后教职工多了,南山蒙学设不设就看情况了。

    辰时开始,陆陆续续就有学员已经到了南山书院。

    今天直接来参加南山书院成立仪式的学员,基本上都是互助村里面的人员,对外的招生才刚刚开始。

    不过,作为一所新成立的学府,虽然有李纲、欧阳询这些大佬坐镇,要让学子立马认可,还是需要一点时间的。

    长安城五六十万人,其中有不少是外地来求学的学子,只要打响了名气,倒是不愁没有生源。

    反正这个年代书院录取新生,完全是属于“自主招生”,灵活的很。

    张华打算花费几年的时间,把后世大学的教学方法慢慢的引入到大唐。

    与此同时,类似于后世的高考的考核方法,也要慢慢的建立起来。

    实在是这个年代,大家的上学年龄天差地别,没有办法依靠年龄来做出判断。

    “伯爷,人员基本上已经就绪,就等下朝之后几位朝廷大佬过来就可以剪彩了。”

    虽然天气还是比较冷,许敬宗却是满头细汗,显然是忙碌了一早上。

    “行,这外头还挺冷的,一会剪彩仪式结束之后,我们去礼堂简单的再请李师他们说几句,然后我再上去说几句,差不多就结束了。”

    南山书院的学院设置、教训方法、教学重点都和国子监不同,张华觉得当务之急是让书院的学员们在今年春天的科举上好好的露一手,这样才能真正的站稳脚跟,其他的说再多也没有什么用,反倒是让国子监在一旁看笑话。

    不多时,随着太阳升到半空中,房玄龄和杜如晦联袂而来。

    “贤侄,你这手笔可是越来越大了啊,一千多亩地直接拿来修建书院,老夫活了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见到。”房玄龄笑眯眯的在学员的引导下来到了前排座位。

    “伯父过奖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侄也只是尽一份绵薄之力而已。”

    这个年代办学是一个亏本生意,所以房玄龄才会这么说。

    “其他的我不知道,但是这南山书院的医学院绝对是水平一流的,贤侄,以后有什么困难,你只管来府上找我。说起来,贤侄的救命之恩,老夫可是一直还没有当面致谢呢。”杜如晦的气色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任谁现在看到他,都想不到几个月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