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2章 冰冻三日(第1/2页)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孔颖达是怎么回事,他还不明白朕的意思吗?朕这么信任他,让他编纂,他就这么报答朕?”

    张华还是第一次看到李世民这么生气的样子,帝王之威让张华也感受到了一阵压力。

    毕竟是手握无数人生死大权的人物啊。

    “陛下,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误会?孔祭酒一向是声名远扬,知书达理的典范呢。”

    孔颖达是孔子的第31世孙。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八岁就学,曾师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

    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到了唐朝,最终做到了国子监祭酒的位置。

    李世民曾问孔颖达说:“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是什么意思?”

    孔颖达回答道:“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

    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

    夫帝王内蕴神明,外须玄默,使深不可测,度不可知。

    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凌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

    李世民对孔颖达的回答十分赞许,之后才把编纂的重任交给了他。

    古代的编书和现代的可是完全不同的情况,这种工作不仅位置很清高,还能经常有机会面见帝王,更有机会流芳百世。

    所以对于文人来说,帝王让他负责编纂某本书籍,可以说是一种信任和看中。

    “哼,典范,他孔颖达是世家中知书达理的典范吧,心中还有朕这个天子吗?”李世民说完直接就把书往张华脚下一扔,吓了张华一跳。

    无妄之灾啊!

    张华捡起了书,一眼就瞟到了的开头:崔卢王郑……

    不用多说,张华一下就明白了李世民生气的原因了。

    想一想后世耳熟能详的“赵王钱孙……”

    这是宋朝的时候留下来的,现在的唐朝被称为李唐,但是居然不是以李姓为第一位,这里面反应出来的东西可就有意思了。

    唐初士族,主要有四个地域集团,并各有所尚:山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

    关陇集团入隋后开始解体。李唐起自关中,唐初关陇集团消失,江左和代北士族,至唐朝也已经没落。

    但是以崔、卢、郑、李、王为首的山东士族,虽经农民战争打击,但根深蒂固,到唐朝时,仍有一定很强大的势力,左右着天下的局势。

    不说其他人,就是李世民生产的大臣房玄龄、魏徵、程咬金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山东士族依然保持着他们的社会地位。

    士族势力的强大,对皇权不利,李世民尤其不能容忍山东士族凌驾于皇族之上。

    历史上,李世民也是命高士廉等刊正姓氏,修撰。

    不过,有了张华这只蝴蝶,大唐现在的国力比历史同期要好很多。

    单单一个粮食无忧,就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今年收到了李靖大败突厥的消息之后,李世民就让孔颖达去负责修订了。

    很多后世的人不一定能够理解对古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在魏晋南北朝时,谱籍是选官的根据,划分门第是看历代做官的情况而定,列为门阀的,都是累世冠冕之家。

    可以说,在那个时候做官,是要看你的出生门第的,而就相当于官方被你的出生门第背书。

    当然,李世民让孔颖达去重新修订,肯定不是为了让世家扩大影响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