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6章 出征(第1/2页)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该来的终归是回来的,李世民积蓄了三年的力量,今天终于全部使出来了。

    唐太宗派遣李靖、李世勣、柴绍、李道宗、卫孝节、薛万彻等统领的10余万兵马,在李靖的总节度下分6路进击突厥。

    唐灭东突厥之战开始了.。

    这一次,大唐算得上是举国之力征突厥了。

    别看只是出动了十余万兵马,和大唐上百万兵马比起来不算多。

    李世民和大臣们在一起算过了一笔账。

    按照计算结果,从中原运输粮草到前线,运输十石粮草,路上的运力就要吃掉七到八石,留给部队吃的粮草,最多只有二到三石。

    虽然部分边疆小规模的种植了土豆和地瓜,但是因为边疆不稳,朝廷并没有在边地大规模的推广土豆,而是把精力放在关中道等安稳的地区。

    李世民君臣算这笔账的时候,是在发兵征讨突厥之前。

    大唐君臣算了一笔账,举大唐全国之力,可以支撑10万大军讨伐突厥打半年时间。

    半年过后,如果还没有决出胜负,大唐就必须转攻为守。

    农耕民族跟游牧民族打仗,在补给问题上,确实很吃亏。

    游牧民族打农耕,一路打一路抢掠,只带着少量的补给,就可以了。

    农耕民族打游牧民族,情况刚好相反。

    游牧民族的财富不多,而且都是可以移动的牲畜。农耕民族打游牧民族,可以掠夺的财富不多,所以必须带足够的给养,因此必须承担巨大的后勤补给负担。

    历史上,北方草原的问题一直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和这个情况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

    即使是这次出动十万兵马,也需要同步的出动三十万民夫运输补给物资。

    在李世民的心中,其实有一个战略目标,消灭突厥有生力量,视为小胜。

    把突厥赶到漠北去,视为大胜。

    一举解决突厥问题,视为完胜。

    对于李世民来说,三个目标达成一个,就是可以接受的结局。

    张华所在的部队是前锋营,等不到李世民在太极宫前面举办出征仪式,就已经接到行军总管李靖的命令先行出发了。

    前锋营出发的时候并没有将士的亲人含泪相送的情景,事实上,绝对多数古代出征的时候,都是不可能出现家属在旁边含泪相送的情景,后世电视剧的场景很多都是为了迎合市场乱来的。

    在出征前军队会给这些士兵放一天假,让他们各回各家陪伴一下自己年迈的父母以及发妻。古人是很重视孝道的,战争毕竟是要流血死人,这一去也不知道能不能再回来。所以给他们留出一天的时间,让他们再给自己的父母尽一天孝。或者抓紧最后时间与自己的妻子传宗接代,为这个家留下最后的香火,使他们能够死而无憾。

    除了让他们利用最后的时间把自己该办的事情办完,还有一个引申的含义就是让他们明白,这场战争并不是为了统治者的私欲而打,而是为了他们自己而打。为了他们的家人有更好的生活,为了他们的家庭有更好的环境而流血牺牲。这就使得士兵在战场之上能够时时以家人来激励自己,从而爆发更大的战斗力。

    但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