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4章 还是要出征(第1/2页)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富兰克林说过:“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情不能避免,税收与死亡。”

    税收对人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马克思说过:“打倒税收的背后,就是打倒国家。”

    税收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就是这样对人民和国家无处不在又无比重要的税收,却一直伴着无休止的争论与不解。

    有一个人曾这样感叹道:“世上最难理解的,就是所得税。”

    这个死活搞不懂所得税的人,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不管是哪个朝代,税收制度都不是一层不变的,并且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直到后世也是如此。

    “陛下,大唐的税赋制度刚刚稳定下来还没有多久,贸然改革风险太大,微臣建议还是先观望一下华亭县的表现。毕竟张华也才去华亭县不到一年,以后会怎么样还很难说。”

    房玄龄是张华在朝中最大的支持力量,但是正因为如此,他倒不想把张华再一次的放到大家的眼光之下。历朝历代,涉及到税收改革的,就没有几个人能够善终的。

    华亭县现在是张华的小天下,有了李世民的默许,怎么折腾都不怕,但是其他州县的情况和华亭县的并不一样,把华亭县的方法水平展开的话,十有八九是要水土不服的。

    “说的也是,那就再看看吧。不过张华这小子,出去已经快一年了,华亭县有他的得来属下马周帮忙照看,也出不了什么大乱子。前阵子无忌还和我提议让勋贵子弟都去参与到今年的征伐突厥之战当中,他还专门提到了张华,朕现在想想,刚好让张华回来,我们好详细的了解一下华亭县的情况,到时候刚好又能赶上出征突厥。”

    不管是李世民也好,房玄龄也好,都不认为让张华随军出征突厥是对他的一种惩罚,所以长孙无忌才敢光明正大的提出他的建议。

    虽然房玄龄有点担心,但是于公于私都很难提出反对的理由。毕竟,张华使长安城勋贵之中少数的没有军功的人,这是一个硬伤。

    “也好,张华对突厥问题上往往有独到的见解,让他回长安,到时候一起参与征伐突厥也行。不过他毕竟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让他冲锋陷阵估计够呛。”

    “玄龄,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你舍得让他去冲锋陷阵,朕海舍不得呢。到时候让他负责后勤或者其他的非战斗任务就行。好男儿就得去战场上见识一番,要不然总是缺少一点气概。”

    李世民自身从十几岁开始就征战沙场,要不是现在朝中大臣全部反对自己自己御驾亲征,他还真的想马踏突厥营地,报当年渭水之盟那个屈辱呢。

    “听说张华在华亭县训练了几百号南洋贸易的护卫,微臣倒是好奇到底训练的怎么样,陛下不妨到时候让他带着这些护卫一起出征,也算是给他多一层安全防卫。”

    既然没有办法反对让张华随军出征突厥,房玄龄自然是要尽最大的可能减轻张华面临的危险。但是,一旦上了战场,很多事情就不是房玄龄能够左右的了,唯一能够保证的就是让张华周边的护卫力量变得强大,这样生存下来的可能性才会增加。

    “没问题,张华这小子总是能够有各种出人意料的主意和做事方法,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他还会练兵,朕倒是对那些护卫们的战斗力表示好奇呢。对了,你们家遗爱也不是跟着张华去了华亭县吗?听说还喜欢上了航海,去了倭国还不满足,继续往新罗和百济跑?”

    领导关注什么,下面的人就会重视什么,不管是什么朝代,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

    李世民很在乎华亭县的消息,百骑自然就会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这个方向,反正华亭县百废待兴,要在那里打听消息,凭借百骑的力量,那是轻而易举,甚至就连本次出海的人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