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5章 倭国(第1/2页)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贞观时期的倭国,还处于相当落后的时代,大概与中国的三国时期相同。国家的税收主要依靠农业税,并且虽然有中央王朝,但是由于诸侯割据,中央财政十分贫乏。

    飞鸟冈本宫里,刚刚继位的舒明天皇正在商讨一件大事,那就向唐朝派遣“遣唐使”。

    这个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事情,对于现在的倭国来说一点都不简单。

    为了组织一次到唐朝的“遣唐使”活动,舒明天皇准备用两年的时间来筹备财力,因为打造4艘当时是“超级”的遣唐船,和筹划一支船员队伍,很需要花费一大笔国库资金。

    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打造一艘长33米,宽9.2米的木帆船,实在是太过于简单的事。但是,此时倭国的科技很落后,尤其是金属加工技术水平很低,因此要用木板和木栓把一条船全部拼合起来,而且要做到不漏水,还要经得起东海巨浪的袭击,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根据后面的史料记载,四艘船组成的遣唐使船队,由于经不起风浪,往往有三艘船沉没或者到不了大唐,因此,成为遣唐使船队的船员,是一件拼命的事情。

    为了征集船工,倭国政府采取了一个当时属于很优惠的政策,那就是免除船工一家三年的租税。这一政策使得至少1万名日本男人在28次的遣唐活动中成了“拼命三郎”。

    “陛下,大唐是当今天下国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我们只有全面学习大唐的各种技术,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苏我虾夷看到舒明天皇对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去派遣“遣唐使”去大唐有点犹豫,立马展开劝说。

    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倭国政权是掌握在苏我家族手中的,舒明天皇要是真的不听劝说,苏我虾夷仍然会继续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下去,只不过那样会多了一些掣肘而已。

    “大唐技术先进,要是能够将造纸、炼铁等技术学到手,自然是很好的,但是路途遥远,我们能否从近一点的百济来招募工匠呢?”

    这个时期的百济是朝鲜半岛三国之中最弱小的,之前甚至还有一块地方是倭国的“任那县”,有不少中原的文化和技术都是通过百济间接的传递到倭国的,特别是这一任的百济国王比较亲倭,历史上明年初百济就会派出使臣访问倭国,所以舒明天皇有这个想法也是正常的。

    不过,他的眼光比较比不上苏我虾夷,折旧有点像是汉献帝和曹操,虽然名义上前者是老大,但是不管是眼光还是权利,都是后者居上。

    “陛下,老臣心意已决,还请您下旨安排相关工作的展开,最迟明年内务必让首批遣唐使出发。”

    虽然苏我虾夷在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但是不可否认他是当时倭国比较有战略眼光的人,事实上,苏我家族对倭国的向前发展也是起到了很大的影响的。

    在几十年前,倭国的政权还不是苏我家族大权独揽,那个时候物部氏与苏我氏基本上是平分秋色的。

    当时的物部氏在朝廷中掌握军权,地位十分高。这一家族主张维护原有的统治方式,属于守旧势力。而在佛教流传到倭国之后,他们与主张接受佛教的苏我氏发生了对立,并展开了战斗,在战败之后,势力逐渐衰弱。

    苏我氏曾经在朝廷中的势力仅次于物部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在朝廷中主要掌管了财政,并且愿意习得当时的先进技术,因而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并且他们愿意吸收外来文化思想。

    当佛教的经文与佛像流传到倭国朝廷时,苏我氏中的苏我稻目积极主张崇尚佛教,希望佛教来代替他们以前旧的信仰,进而统一国民的思想。

    这招致了物部氏的强烈反对,于是这两个党派因此展开了十分激烈的斗争。最终的结局是苏我氏取得了胜利,也因此,他们家族里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