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3章 张氏书坊(第1/2页)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家蒙学最初的教材是靠手抄的,但是张华觉得这样太麻烦了,便让马周寻了

    几个精通木刻的匠人,简易的制作了几套雕版,用来专门印刷《三字经》、《百家姓》。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

    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

    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

    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

    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其实,要说印刷术,最有名的肯定是活字印刷了。这玩意正常要到五百年后的

    北宋才会被毕昇给发明出来。

    因为雕版印刷存在明显缺点,比如刻版费时费工费料;同时大批书版存放不

    便,还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等。

    而活字印刷却是可以改进这些缺点。

    但是,对于只需要临时刻印蒙学孩童使用的张华来说,雕版印刷却是很方便

    的,可以快速的把《三字经》和《百家姓》给印刷几百本。

    至于几百本之后雕版就没法用了,需要重新刻印,那有什么关系呢?几百本足

    够蒙学使用了。。甚至还可以有偿的像村民们出售。

    当然,活字印刷明显比雕版印刷,张华也不可能放着明显先进的技术不用,只

    是要搞活字印刷比较麻烦,现在新筹建的活字印刷坊还没有完全搞定这项技术。

    不过,想来也不用多久了,毕竟从原理上来说,活字印刷也不复杂,只不过几

    百年来谁也没有捅破这层纸而已。

    这和匠人的地位地下也不无关系吧!

    当李世民手握印刷的有点粗糙的《三字经》和《百家姓》的时候,张华的课也结束了。

    外面来了几个形迹可疑的人,这么一个重要消息自然是在张华走出教室的第一

    时间就被告知了。

    “窦子木?怎么是他?”看着坐在蒙学外面大树下静静地看着书的、所谓的形迹

    可疑的人。。张华发现这人自己居然认识。

    “老爷,那张华出来了,正向我们走过来。”看着还沉醉在书中的李世民,独孤

    云赶紧提醒道。

    “窦兄?人生无处不相逢啊,不知窦兄来互助村有何贵干?”

    作为来自后世的张华,虽然不知道眼前的就是李世民,但是明显不是普通人家。

    自己两次这么巧合的碰上他,第一次还能用巧合来解释,第二次还这么理解的

    话,那就只能说张华的智商太低了。

    “张郎君,我们又见面了。来之前我还不确定有着长安第一才子之称的张华是

    不是那天下午和我在酒楼谈笑风生的张华,看到你之后,这所有的疑问都没了。”

    看着李世民主动的靠近张华,独孤云有点紧张的跟在旁边,手按在刀柄上,随

    时准备拔刀。

    好在张华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动作,要不然也许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怎么就被人

    砍了。

    “长安城汇聚天下英才于一堂,华也只不过是其中区区一个略懂诗词的而已,

    什么第一才子之类的,想必是以讹传讹了。”

    中国人说话做事都讲究要谦虚,张华自然也是深谙此中精髓,不会真的像是十

    六七岁的热血青年一样,一点都不知道做人。

    李世民原本还有点担心张华会不会像历史上的名士一样桀骜不驯,听到张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