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 自立门户(第1/3页)  红尘孽债梧桐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十九章

    按当地的风俗,我们在春节期间还要办一次像样的婚庆。快要过年了,赵海要回来了,早上我出门喜鹊就叫咋咋。喜鹊你叫什么啊,是不是给我报喜来了。我刚到单位,有人说:“吴琼,你的信。”我迫不及待地扯开信,看到:“爱琼,我们又快见面了,我准备二十号回去。爸说腊月二十四是我们百年大计的日子,要庆祝一下。如果等我回去时间太紧了,你先去我家给布置一下……”我看完信就发愁了,你家住在那里都不知道,怎么办?今天都十六了。

    我中午下班回到家,屋里坐着几个人。我车子还没有扎好,从屋里出来个小姑娘,张口就叫:“嫂子下班啦。”

    “你是?”我婆婆也站起来了,这下我才明白过来,是赵海母亲和妹妹来了。妈在忙着做饭。我把赵海来信的意思告诉婆婆。她还没等我把话说完,连忙接着说:“今天我就是来带你回家认认门的。”我想是该去认认门了。吃完午饭,我和婆婆小姑子坐上公交车。到公社下车离他家还有五六里路,赵海的妹妹找了一辆自行车带着我,走近村头扑鼻而来的就是烧草的烟灰味和猪骚味,走近庄里那气味就更浓了。每家门口一个猪圈,一个大草堆,一个废水池,散发着贫困和凄凉气息。

    赵海的家是砖墙根茅草屋面,大概建筑于上世纪50年代,房子又矮又窄,没有一点生气。不过它坐落在水塘边的树林中,优美的环境弥补了建筑物的不足。赵海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没有窗户只有一个大门,槐树木做的门显得古朴坚韧,上面还可以隐隐看出刻有花纹,桐油漆的门板毫无光泽且坑坑洼洼,好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面孔,显示了主人艰难地经历,记录了赵海家所有的感情。国人对门是十分讲究的,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因为门是一个家庭的“门面”,从远处看,关系到家庭乃至家族的地位和兴衰;从近处看,则直接影响到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偌大的房子没有一处窗户,大白天一关上门,屋里显得很暗。墙上有两个小方口用塑料布蒙着,我估计那就是窗户了。围着茅草屋拉起的院子也不大,中间是用好多碎砖铺了一条小道,连接前屋和堂屋。

    走进前屋,赵海的妹妹菜花搬一个凳子过来:“嫂子你坐。”我接过凳子没有坐,而是把这个家仔细观察一遍,屋子是三间房,中间放着一个大桌子,靠墙边有一个小菜橱,西房有两个水泥缸,缸上摺得老高,装的都是粮食。东房是厨房。堂屋三间,东、西房各放一张床,堂屋的客厅一张家堂桌子无力的靠着后墙,毫无生气。

    虽然赵海的家境很寒酸,可在我眼里每样东西都很珍贵。

    晚饭后,左邻右舍都来看赵家的新媳妇,可惜的是,运气不好,晚上停电了。尽管在农村停电是常有的事情,可是一些老人还是议论开了,说今天停电不吉利,将来小两口生活可不要磕磕绊绊的。

    婆婆点上煤油灯,和串门的庄邻们聊家常,一直聊到11点才走人。我问婆婆,我们的喜房在哪边?婆婆说就在东边这间,我刚坐上,床就发出了“吱吱”的响声,好像是欢迎的笑声,仔细一看还是三条腿。看着这床,婆婆面带羞涩,叙起了家常:“这床是祖上传下来的家产。*那年,村里大炼钢铁,没有木炭,村长要把这张木床当柴火用,就在赵海父亲卸下了一条床腿时侯,正好我回到了家,死活不让他扳,哭着说:‘你看我家还有啥?不是我舍不得这张床,而是为了肚子里的娃,这天寒地冻的,叫我睡在哪里。你就是睡猪圈,我不管,可是娃娃不能没有床啊。’村长看了,也很同情,没有说话就带人走了。就这样赵海爸爸只好拿了一条床腿,怏怏不乐地跟村长走了。”

    我把带去的枕套、蚊帐、床单、被面等,交给了婆婆,并把一切都交代好了,第二天就回到了平安镇。

    刚回到家,妈就问我赵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