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诗人方浩(第1/2页)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方浩念的这首《悯农》是他那个世界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那是一组诗,他念的是其中的第二首。

    这首诗描绘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里劳作的景象,表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之心。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被选入小学教科书中,很多人都会背诵。

    这可是真正的千古名作,又适合方浩的身份背景,他念出这一首,就是想着把裘伯贤给震撼到,为自己谋一个进身之阶。

    可是,有些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他把这首诗念完之后,并没有收获到裘伯贤的震惊。

    “这诗……”裘伯贤沉吟了一会儿,道:“也还可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在他看来,这首千古名作也就那样了,既无文采,又无意境,略高于顺口溜,跟打油诗是难兄难弟。

    在方浩那个世界,要不是这一首诗的作者李绅曾身居相位,要是换个农民来作此诗,也不会广为传唱。

    相爷写这样的诗,是怜悯老百姓,表现出了他的仁厚之心,写的这么白,那也是为了让老百姓都能看得懂。

    农民写这样的诗,那就只是单纯的诉苦,写这么白,不过是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意义一下子就低了很多。

    不过方浩这一个农民的儿子,都没读过什么书,根据自身经历,写出这样通俗的诗来就显得很正常了。

    这首诗虽然没有惊艳到裘伯贤,却也让他对方浩刮目相看——至少读起来不拗口,没有神来之笔,但是也没有败笔。

    不过他对方浩的“诗才”已经没有了什么兴趣——他可不想听这样的打油诗。

    一般的人得到这样的评价,也就应该知道对方对这样的诗作不感兴趣,也就不会继续献丑了。

    但是方浩是何许人也?

    他就是为了攀上裘伯贤这根高枝而来的,哪里管尴不尴尬,见这首通俗易懂的千古名作打动不了对方,马上又来一首相对文艺的: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贫女》是唐人秦韬玉的作品,此诗诉说贫女的悲惨处境与难言苦衷,将贫女放入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揭示了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刻画了贫女清高的品行,也寄寓着作者的不平和感慨,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反正裘伯贤是让他念上“几首”,那他就念几首呗。

    要是这首也打动不了裘伯贤,只能说明对方欣赏水平太差,那他就没有办法了。

    他读书读得不认真,能够记得住的诗词,每一首都是千古名作,超过裘伯贤写的那些诗词不知道多少个级别,双方差距太大,想要对接并不容易。

    好在裘伯贤作诗的水平不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还是可以的。

    在听到方浩念出首联“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时,脸上神色就变得郑重起来。

    这一听就知道,写的是一个贫穷的大龄单身女,有点意思了!

    待听到颔联“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时,已经被惊艳到了。

    这哪里是在写贫女,分明写的是一个怀才不遇不合时宜的高洁之士啊!

    大多数文人都会有怀才不遇的错觉,裘伯贤这个官二代也不例外,听到这样的诗句,特别的能引起共鸣。

    颈联“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这写的就是一个有真材实学,但是不喜阿谀奉承的人。

    裘伯贤想起自己被贬官的事情,顿时心有戚戚焉,长长的叹息了一声,甚至产生了一种方浩这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