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话本(第1/2页)  明朝当官那些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好吧,”陈惇思索了一会儿,笑道:“给咱们薇儿讲一个话本好不好?”

    “好好,”薇儿眼前一亮:“我爱听话本!”

    明代的不称,称为“拟话本”,这是鲁迅先生给出的名称,在此时应称作话本,鲁迅先生是将明代的与宋元话本进行了区分。宋元的话本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代表作就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而明代的话本的体裁与宋元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所谓“近讲史而非口谈,似而无捏合”,反应的是市民的生活和价值情趣。

    这一回陈惇先问她:“你听过哪些话本?”

    “好多呢!”尚薇叽叽喳喳兴奋起来:“李翠莲,董永、瑞仙亭”

    陈惇一怔,脑海中浮现出了一本他这具身体曾经看过的书籍:“清平山堂话本?”

    洪楩所刻印自编的清平山堂话本又叫六十家,一共六十卷,分为雨窗集长灯集随航集解闲集欹枕集醒梦集,都是收集了元明间的戏剧曲目,保存了大量宋元话本,深受读者及说唱艺人的欢迎,尚薇听过的这几出话本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故事,而她也是跟着尚老二从说唱艺人那里听来的。

    陈惇闭着眼睛回顾了一遍这本书,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西湖三塔记听过了吗?”陈惇问道:“就是卯奴和宣赞的故事?”

    “那个白衣妇人,化作白蛇的故事!”尚薇道:“我听过!”

    西湖三塔记就是这六十个话本中的一个故事,而这里面的主人公,倒像是白蛇传里的许仙和白娘子的原型——

    “只见卯奴变成了乌鸡,婆子是个獭,衣娘子是条白蛇。奚真人道:‘取铁罐来,捉此三个怪物,盛在里面。’封了,把符压住,安在湖中心。奚真人化缘,造成三个石塔,镇住三怪于湖内。至今古迹遗踪尚在。宣赞随了叔叔,与母亲在俗出家,百年而终。”

    陈惇想起后世考证,白蛇传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记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清代乾隆年间,方成培改编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传奇,使故事的主线纲架自此大体完成。

    冯梦龙的故事也许就脱胎于西湖三塔记,这个故事简直就像是白蛇传的前身。

    但现在,冯梦龙还没有出生,三言二拍根本没有现世。

    陈惇精神一振:“三塔记不过是三个妖怪迷惑世人,最终现出原形的故事罢了,今儿哥哥给你讲一个真正的白蛇传奇。”

    陈温回到家里,就听到陈惇郎朗的声音传来:“禅师喝道:‘是何业畜妖怪,怎敢缠人?’白娘子答道:‘禅师,我是一条大白蟒蛇。因为前世宿缘,来到西湖安身报恩。未曾想冒犯天条,却不曾杀生害命。望禅师慈悲则个!’禅师又问:‘小青是何怪?’白娘子道:‘小青是西湖内第三桥下潭内千年成气的青鱼。一时遇着,拖她为伴。她不曾得一日欢娱,并望禅师怜悯!’须臾庭前起一阵狂风。风过处,看那白娘子时,变了三尺长一条白蛇,兀自昂头看着许宣。”

    “啊——”尚薇听得屏气凝神:“白娘子现形了!法海要将她怎么办?许宣救不救他的娘子?”

    陈惇说的其实也不是冯梦龙的那一版白娘子了,他已经将白蛇传改编成了一个白蛇与许宣真心相爱历经千难万险不曾动摇的故事,这一点不论是洪楩的三塔记,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还是黄图珌的雷峰塔,都不曾这么写过。这些人笔下的许宣和白娘子,永远人妖异路,许宣在发觉白娘子真身之后,都是害怕、惊恐,想要赶快逃离,将以前的恩爱全都抛之脑后。

    陈惇在他的故事里,增添了上辈子看过的电视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