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25章 仁者见仁(第1/2页)  重生明星音乐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亚历山德罗认为秦放歌就是这样极具天赋的作曲家,也是特别能激发公众想象力的作曲家换句话说,就是和这个世界的天才作曲家弗雷德,相对另外一个时空就是莫扎特和舒伯特这样类型的。

    像他们这样的作曲家,音乐简直就象泉水似地从他内心涌现出来,他甚至来不及把它记下来。这种类型的作曲家可以从他多产的作品中辨认。舒柏特在某些月份每天写一首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人的创作与其说是从一个音乐主题开始的,不如说是从一首完整的作品开始的。他们都擅长于写比较短小的作品。即兴创作一首歌曲要比即兴创作一首交响曲容易得多。要持续在长时间内自然地获得灵感是很不容易的。就连舒伯特也是在处理短小的乐曲形式方面更为成功。自然地富有灵感的作曲家只是一种类型的作曲家,他们一般有自己的局限性。

    偏生秦放歌是个例外,他比这类型的作曲家做得还要出色,这点,完全可以从他现在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数量就可以判断得出来。

    但他又不像结构类型的作曲家,他们确实是从一个音乐主题开始的。毫无疑问,约翰克利斯朵夫,现在都还保留有当时他们记录主题的笔记本。从这些笔记本中可以看到他如何对自己的主题进行加工,不把它们加工到尽善尽美他决不罢休。贝多芬也根本不是舒伯特那种自然地富有灵敏的作曲家,而是那种从一个主题开始,使它萌芽,然后在这基础上日以继夜地、不辞辛苦地把它创作成一首音乐作品的作曲家。

    还有一种类型的创作家可以称为传统主义者,像是帕列斯特里那和巴赫之类的作曲象就属于这一范畴。他们是出生于音乐史中正当某种音乐体裁的发展即将达到,现场很大一部分观众其实都没有听明白,秦放歌究竟想要在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中表达的情感。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来欣赏他的音乐会,为他大力鼓掌大声喝彩。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秦放歌这个作曲家当得还真是特别成功的,再瞧瞧自己?亚历山德罗只能怪上帝太过偏爱秦放歌了……

    当然,在很多人眼里,秦放歌简直就是上帝的化身,那些只沉迷于他颜值的粉丝估计还好点。

    但亚历山德罗还没有轻松下来,小提琴协奏曲之后,还有秦放歌的第一交响呢!在外界的评价中,他的这首交响曲,可是大家赞誉最多,评价也最高的作品,说是真正的雅俗共赏。

    对于秦放歌的粉丝来说,不能看到秦放歌站在指挥席上,还真是特别遗憾的事情。但想想这是捷克爱乐乐团,不过中国爱乐乐团,大家也都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也有特别忠实的粉丝笃信,如果捷克爱乐乐团交给秦放歌来指挥的话,演出效果肯定会更棒,只是卡尔帕奇这个指挥家拉不下来面子罢了!

    对于亚历山德罗这样水平的古典音乐同行来说,看问题会更加透彻和深刻,捷克爱乐乐团贸然交给秦放歌来指挥的话,效果并不见得会更好,毕竟乐团成员习惯了卡尔帕奇的指挥风格,他的意志也一直在影响着捷克爱乐乐团的每一位成员。

    等秦放歌推入后台休息,音乐厅里的掌声也很快停歇下来大家也都纷纷坐下来。卡尔帕奇在稍事休息后,又重新站回到了指挥席上,并挥起了他的指挥棒,这就是交响曲即将开始的信号,观众们都懂的。

    尽管不少现场的观众都有看过燕京演出的视频,但跟现场的实际体验比起来,真的是天差地别。哪怕是宁秀佩席晚晴她们这样有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里认真听过演出的,也能感觉得到,交响乐团的不同,演绎这同样一首交响曲的差别究竟有多大。

    第一次欣赏这首交响曲的观众们,倒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遗憾,事实上,他们也没那时间去想这些。不管是亚历山德罗这样真正的行家,还是约瑟夫这样的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亦或是周妍任雨这样,因为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