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八十三章 歌词解读(第1/3页)  剑断灯灭之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剑断灯灭之时最新章节!

    接上回,且说黄金城的路途不易,北水按照地图上的歌词条分缕析的给楚寻语三人介绍起来,当初庄蹻死后古滇国大乱,后来被汉武帝大军压境给灭的干干净净,黄金城也随着庄蹻的死亡下落不明,庄蹻在位这么多年,一手建立了南疆的铜火文明,结合了中原的情况,给南疆建立了文字、语言、度量衡、粮食分制度、官阶等级等等等等,帝王家要赋予百姓的一切基本上都做到了,而且有过之无不及,为了更好的奴役百姓,他充分挥了中央集权制,这一点是效仿秦始皇的,庄蹻将文字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就是王城中的那些统治阶层的人手里,这样就极大的削弱了草头百姓的文化知识,没有知识,就不会读,不读就不明理,不明理就不能造反,如果传授了他们文字,他们就能写流言,庄蹻是出身在中原战国时期的,那时候百家争鸣,虽然中原大地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文字,可是拦不住文人们到处著讲学,这一讲就讲出了大乱子,因为当人们有了思想以后就会比较,哪里好哪里不好,人类的内心有一种渴望改变自身、朝着更美好的事物努力前进的本能**,所以老话说的好,武将是匹夫,可以卫土,但不会造反,因为他们的没有思想,他们的思想来源于皇家的命令,说白了皇上叫你干啥就干啥,而谋士是文人,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是有自己的主张和野心,一张好嘴或许就能造成王朝更迭,所以说,在国家的层面上嘴比刀更厉害。庄蹻有切肤之疼,他的那个年代见识过一个墨子和一个公输班的两个人辩法说道就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走向;也见识过一个好的宰相振兴齐国成为一方霸主,抗衡自己的楚国。所以庄蹻要极力避免这种事情在自己的国度上演,将知识局限在小范围里,这样做的弊端就是当黄金城的大小官员和盅师被汉武帝屠杀殆尽的时候,文字就失传了,黄金城也变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传说,后人无法得知真相。

    根据北水这么多年和黑桑翁一起的研究,从古歌的文字中推测出庄蹻死前应该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要魂归西天,于是将一部分人赶出了黄金城,他知道自己这些年压榨百姓,民怨甚多,活着一天,没人造反,敢造反就**,但死后呢?那时古滇国必然大乱,大汉王朝兵临城下,自己也只能落个曝尸荒野的下场,所以他只留下了一群死忠的人躲在黄金城里陪着自己,等待命运的悄然降临,说白了就是殉葬。慕缘听完大惊,问:“活人殉葬?这么荒唐的做法不是早就被历朝历代明文禁止多年了吗?”

    楚寻语告诉慕缘,庄蹻那时候殉葬是很普遍的,连汉武帝自己死的时候都让很多妃子陪自己入坟,以庄蹻的性格来说必然要这么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住黄金城的秘密不外泄,这就是一种冠冕堂皇的灭口手段,粗暴而又野蛮。

    北水点点头,确实如此,古歌之所以能流传开来就是一个苗人盅师的功劳,此人到底是谁已经不可考证,苗族历来有悠久的歌唱习俗,这个盅师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将黄金城的秘密变成歌词传授给了民间,这样就算百姓不识字凭着歌词也能现黄金城的线索,而这么做的代价是惨痛的,苗族作为神州历史上最为悲惨的民族,一直被追杀,被迫在很多朝代都生了大规模迁徙,充满了血泪史,从庄蹻得知了古歌内容以后就怒不可遏的出了屠杀令,要将他们当中知道黄金城秘密的人灭口,但那高亢的歌声充满了火热的力量,冰冷的刀锋无法阻挡它的传播,杀不尽,斩不绝,而庄蹻死后,无数的中原君王又对苗族无情的施加压力,逼迫他们交出黄金城的秘密,所以自古歌诞生以来,苗族人就一直不屈不饶的在暴君的屠刀下求生存,经过漫长的历史更迭,直到最近几个朝代才稍微好些,因为会唱古歌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寻找黄金城无功而返,很多人都认为这不过是一个传说,苗人这才得以喘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