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董凡的想法(第1/2页)  董卓之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贾诩?

    董凡目光不眨的看着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心中翻江倒海,久久无法平静。

    三国能人辈出,但论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别说胜过贾诩,就算能跟贾诩并驾齐驱的也寥寥无几。

    只有郭嘉、诸葛亮、周瑜……这样的人,才能跟贾诩有实力掰一掰手腕。

    穿越之前,董凡每次看三国的书籍,都会替董卓感到可惜,手底下那么多好牌,结果不仅没有一统天下,还早早的把自己的命给搭上了。

    吕布、徐荣、李儒、贾诩、张辽、高顺、李傕……简直是能人辈出,藏龙卧虎,这样的实力,比刘备强出千倍万倍,就算曹操和袁绍也比董卓差远了。

    除了董卓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还有两个人,一个是韩馥,一个是刘表。

    韩馥身边,鞠义、张郃、田丰、沮授……随便拿出一个,都是能搅动风云,改变战局的能人。

    刘表身边,文聘、魏延、黄忠、黄祖、甘宁、蒯越、蒯良、马良、伊籍……如果再把卧龙凤雏随便请出一个,夺取天下,易如反掌。

    可惜,贾诩在董卓身边,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重用。

    贾诩没有献一谋一策,直到董卓死后,贾诩才算是正式露面,只一句话,就煽动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让大汉王朝,瞬间倒退十多年。

    阎忠曾评价贾诩“诩有良、平之奇!”

    他胸有城府却不喜外露,功劳甚大却不居功自傲,颇有张良之风;仕途坎坷而泰然自若,洞察世事并有始有终,又有陈平之风。他靠自己非凡的智慧和奇谋妙计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乱世,任凭风暴席卷而进退自如。

    三国谋士多如天上的繁星,很多人都留下了璀璨耀眼的痕迹,可得以善终的,却屈指可数。

    周瑜,郭嘉,吕蒙都是英年早逝,陆逊、诸葛恪、功高震主,不懂变通,被孙家人所害,陆逊虽然是病死的,可也是被孙权给活活折腾死的,晚年的孙权,多疑弑杀的性格比曹操还要厉害。

    诸葛亮鞠躬尽瘁,算是活活累死的,李儒、田丰、沮授,这些人也都没能善终,唯独贾诩活了七十多岁,得以安享晚年,就算司马懿篡权,想收拾贾诩,也找不出任何的把柄。

    有的谋人,有的谋事,有的谋国,却很少有人懂得自保的道理,唯独贾诩,任何时候都把自己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稍微愣了一会,董凡恭恭敬敬的对贾诩行了一礼。

    牛辅听到两人的对话,也吃了一惊“此物竟有此等奇效,小弟,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东门到西门,数十里之遥,怎么能在半盏茶就把消息传到的。

    董凡笑了笑,解释道“你可别小看这些绳子,无论任何一处发现可疑的人,消息就会借助绳子迅速传给临近塔楼的哨兵,如此往复,好像水中的波浪一样,一环一环,迅速传递,就算你骑上宝马良驹,也远远比不上。”

    董凡搭建这些塔楼,倒不是担心有可疑人出现,而是为了整肃城中的纪律,尤其是那些当街调戏妇女的军卒,有了这些塔楼,就相当于装了摄像头一样,城中任何一处有人闹事,都能及时的被董凡得到消息。

    从昨天夜里,董凡就想好了,虽然不能让董卓洗白,但董凡自己必须先让自己污点洗清,绝不能跟董卓一样,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

    他的做法,参考了曹操。

    曹操的父亲曹嵩,当初跟宦官走的很近,沆瀣一气,没少做坏事,尤其是在贪污捞钱这方面,曹嵩做的许多事都见不得光,可是曹操却洁身自好,无论走到哪里,都铁腕出手,从不留情,棒打蹇硕的叔叔就是最好的佐证。

    董凡做不了一个正派的人,但他绝不能跟董卓一样恶行发直。

    想做一个正派的人,不是不想,而是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