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何进之死的真相(第1/2页)  董卓之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先拿蹇硕下手,袁绍在何进面前慷慨激昂的请命“愿尽诛阉宦。”

    何进听后非常高兴,把任务交给了袁绍,结果袁绍却只杀了以蹇硕为首的少数几个阉宦。

    袁绍故意给了张让等人暂时活命的机会,让他们去找何后哭诉,何后念惜旧情,想放他们一马。

    要没有宦官多年的帮衬,他们兄妹也不会享有今日的荣华富贵,何况张让算起来跟何进还是亲家,是一家人,他的儿媳是何进的妹妹。

    何进的心态非常矛盾,既想除掉宦官,成为青史留名的功勋名将,却又优柔寡断,迟疑不决,何后替宦官求情,就连何苗、何进的母亲也都站在了何后这一边,希望何进能给十常侍留一条活路。

    见何进迟迟无法下定决心,袁绍提出让何进请兵勤王,给何后施加压力。

    西凉董卓的名字,被袁绍提了出来,何进依旧有所顾虑,因为董卓跟董太后走的很近,就像孙坚说自己是孙武的后人,董卓也是逢人便说是太后的族人。

    董卓很会钻营,这些年之所以能够迅速得到提升,在官场上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一方面自己的确立了一些功劳,另一方面离不开拉拢宦官和董太后。

    而董太后一家,几乎都被何进给害死了,为了扶持自己的外甥刘辨上台,何进兄妹自然不可能放过拥护刘协的太后一族。

    何进担心一旦把董卓招来,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董卓是太后的同族,何进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董卓的死仇。

    何进越是犹豫,袁绍越是鼓动,何进的顾虑,袁绍心知肚明,之所以这么上心,他别有用意,董卓是何进的仇人不假,但站在袁绍的角度上,董卓却是袁家的故吏,当时袁绍邀请的诸侯,除了董卓之外,还有丁原,丁原也是袁家的故吏。

    除了董卓和丁原,袁绍还提出让骑都尉鲍信去泰山募兵;王匡去徐州募兵;张扬去并州募兵;毋丘毅去丹阳募兵;又让东郡太守桥冒与王匡鲍信等人在成皋汇合。

    实际上,袁绍这么做,别有居心,他是想把王匡、鲍信、这些人从洛阳支开,从而给董卓和丁原向京师进兵扫清障碍。

    袁绍处心积虑,何进依旧瞻前顾后,迟迟下不定决心,何进更倾向于把张让这些人遣返回老家,只惩治几个忠于董太后的宦官。

    袁绍又下了一剂猛药,命人调查十常侍的经济问题,这些年他们四处搜刮勒索,罪证多的罄竹难书,袁绍下令彻查,另外又偷偷拿到何进的印章,伪造大将军的公文命令各地的郡守逮捕宦官的家属,来了一招釜底抽薪。

    这一下,十常侍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恨透了何进,于是决定铤而走险。

    而袁绍的做法,也让何进没了退路,跟宦官的关系已成水火之势,矛盾无法调和,他不得不答应征调董卓和丁原进京。

    曹操曾建议过“宦官不足为虑,只需一个狱史就足够了。”可袁绍想的更加长远,因为从一开始,他要对付的就不单单是宦官,还有何进,宦官和何进同归于尽这样最好,如果宦官被何进杀了,董卓和丁原就会掉转矛头铲除何进。

    结果张让杀了何进,袁绍带人随后冲进宫中,将阉宦全部消灭,这一次袁绍做的非常彻底,宦官不论好坏,哪怕不是宦官只因为身上没长胡子,也不放过。

    何进死后,袁绍虽然不能一下子掌控京师,但他的地位,一定会扶摇直上,威望高涨。

    何进活着的时候,袁绍就是党人的领袖,是何进身边的左膀右臂,地位举足轻重,再加上显赫的家世,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现在何进和宦官都没有了,一切都跟袁绍想的一样,接下来,是该收取胜利果实的时候了。

    只可惜,那么完美的计划,却偏偏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纰漏——少帝和陈留王被张让劫到了洛阳城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