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3章 我爹是吕布393(第1/4页)  三国吕布之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果连刘表都不得不盟,他们还能兴起什么风浪。大势之下,要么从,要么逃。而叛乱,怕是难成事了。

    阎象跟在袁耀身后,向起了身的刘琦致谢。

    刘琦对袁耀道:“袁公子勿太悲忧,若长者在,必也不想袁公子太过伤心,若伤身,反而不孝了。”

    袁耀还礼致谢道:“多谢刘公子祭拜家父,耀定听从。不敢不孝。”

    刘琦还礼,当下两方也未多说什么,刘琦便告辞出城去了。

    刘琦一走,众人面面相觑,脸色是惨淡的。

    以阎象为首,闭了眼睛,道:“大势已去矣。”

    袁耀没他们的心思,一心的只是守灵。

    棺椁还在,若是顺时,便是停灵几个月再下葬,都是可以的,只是如今却不能这么做。因此也得停灵七天满了,才择吉时下葬。棺椁所用是松木制成。棺椁的木材,是有讲究的,天子柏,诸侯松,大夫柏,士杂木。

    松木具有天然的香气。灵位也都用松木刻下了牌位,上书:先考袁术字公路之灵位。

    虽并未书其官位,然而,一切丧仪,皆按王侯之礼而行。

    因此,钟鼓每天都是要定时鸣响,以示哀声的。

    刘琦的到来,未动摇袁耀的心神,却是击溃了阎象,刘勋,张勋,李丰等人的心思。

    哭灵到侧院休息时,阎象对众人道:“吕氏已不可违。顺天从时。”

    连袁公路死前都无奈了,袁耀更是没有多少大志。如今吕布强横,他们便是不满意,又能怎么样呢?!

    众将虽不服,此时也不得不识时了。

    徐庶对高顺道:“待袁术下葬完毕,需立即送袁耀等全部徐州。此番还劳高将军送了。主公得留在寿春城。”

    高顺点首应下。

    徐庶道:“自广陵,到江夏,再到庐江,再至淮水,汉水,以至于荆州,最后是襄阳。这一带,尽是战火,主公若不在此,庶心下难安!”

    高顺也知道现在的局势看着虽对吕氏有利,然而一旦有变,若寿春无人在,只恐难以应变,便道:“还劳元直多看护好主公,主公易怒,若有心人激之,只恐会变故,还请多加用心。寿春余下诸事,全劳元直安抚诸城镇与百姓,还请多劳苦了。”

    “高将军言重了,此是庶份内之事。”徐庶道:“一路还请小心。”

    只希望袁氏众人中,看到刘琦,会有所顾忌,识时务,不再作乱。若不然,还是会有大乱子。

    七天停灵过后,吕袁二军葬袁术,修的陵寝是二军合力挖的,挑的吉时入土安葬,举城皆白旗哀哭。

    袁术厚葬毕,将杨弘的陵寝也与袁术的葬在一处,修的是副陵脉上侧陵之中。也算全了生前君臣之义!

    号哭过后,袁耀便要收拾行装,备马车,准备要离开寿春城了。

    杨弘的家眷尚在,他都是亲自去安排好的。

    袁氏一族中妇孺一想到要离开一直在的寿春而去徐州安顿,前途未卜,未免心情黯淡。袁耀见了,除了稍作安抚,也无可奈何。

    此时此刻,除了袁术生前的心腹谋臣和大将,底下的一些部将,其实并不心服。

    并不甘愿去徐州的。

    因为吕军催的紧,他们只能按捺住,也都一一收拾了,准备出发。

    阎象对袁耀道:“路上只恐要出乱子,公子身侧还需要心腹跟随。”

    袁耀道:“先生不放心吕军?”

    “不是吕军,而是袁军,主公一丧,他们的心散了,便是在寿春被看的紧做不了什么,在路上,若只是叛逃也算了,只怕会狗急跳墙,若是伤了公子,再逃之,后果不堪设想。”阎象道:“这个时候,属下宁愿相信吕军。让高将军派一营来亲自护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