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五四章 大口径迫击炮(第1/2页)  心里有个兵工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虎把空氧气瓶里面灌满水,然后再切掉瓶口,这也是怕里面氧气助燃,万一炮还没造,自己就被烧伤就太不划算了。

    切掉瓶口瓶底后,把切下的钢头放在一边,这可都是好钢,熔过了用来做个炮底妥妥的,八路军没办法的时候用轨道钢也有造出迫击炮,现在这37锰钢无缝管至少要比轨道钢好太多了吧能承受二百多公斤压力呢,做什么迫击炮都够了。

    炮架不需要多好的钢材,之前的角钢熔了就能做,最费功夫的就是调节高低的螺纹,要车好长时间。

    赵虎又做出带螺纹的击针机室,旋到炮尾车好的螺纹上,把两道支架箍往支架环槽上固定住,这门炮管就算初步搞定了。

    座板又笨又重,车上不好搞,回头找铁匠敲一个得了。

    接着,赵虎又把炮管底部车出螺纹,再把切下的钢材熔浇出炮底模样,然后再上车车好,最后用一块钢锭铣出球头,两面挖平,装上管底,一门炮新鲜出炉。

    接着,又做出凹坑挡臼,往炮底一按,完缝合榫,就等铁匠把底板敲好,再装上挡臼就成了。

    瞄准器得了吧,到时让炮兵自己试试,打出经验就知道怎么瞄准了,至于镜子和炮队镜,呵呵,现在连琉璃厂都没有,望远镜还靠缴获,哪有本事去造瞄准镜

    炮其实好造,难的是炮弹,或者说是炮弹前面的引信,不过赵虎先前就造过81炮弹引信,这回也不过放大点罢了。

    第二天,四分区把火车上缴获的王八盒子都送了过来,连同战斗缴获的坏枪一起带给兵工厂,大家都喜欢小枪,但鬼子的王八盒子太不争气,老是在战场上掉链子,听说兵工厂造出的手枪比那个好得多,就都不要了。

    现在赵虎可没时间造手枪,让工人把王八盒子拆开,枪管留着,这东西用来造八一手枪能省不少事,枪内的弹簧还不错,拿来做引信簧还是能用的。

    他这边把引信造好样品,张老实也把迫击炮弹体给车了出来,自从兵工厂掌握了黑心韧化技术后,迫击炮弹的产量那是与俱增,最后反倒是引信的产量跟不上了,毕竟那东西都是铜做的,现在铜矿出产的铜做子弹都来不及,只能两边匀匀了。

    要说炮弹里面,最好造的莫过于迫击炮弹了,生铁韧化后,用沙模倒出仿锤形弹体,而后拿到车上加工出平滑完整外形,最后在弹头最粗部车出几道凹槽,熔好的紫铜浇上,形成闭气带,这枚弹体就算成功了。

    最后,赵虎又用废铁熔出弹尾,车成尾管和弹翼往炮弹底部一装,下面就差装药了。

    炮做好可不能直接发给部队,还得经过试,找出最大最小程,最佳发速度和最大寿命,以及发药量等等,否则部队的人不知道,一上来就拿最大发药击,会出现安事故的。

    战争时期,一切从简,炮弹组一口气做出一百发炮弹用来试验,当刘厂长拿起笔准备签字时,脸上的神很是痛苦,犹豫了很久,还是咬咬牙签了,没办法,这些程序必不可少,现在不是省炮弹的时候,兵工厂可不想武器发到部队后,被战士们痛骂。

    兵工厂有两位老师傅,专门搞新炮和修复炮试的,什么炮拿到他们手里,只要打两发,就能摸通能,可以说,任何部队的炮兵,都不如他们的水平高,成天打炮,谁没有两手绝活所以一般部队要是进攻兵工厂得多带几个脑袋,因为这里可不缺武器,到时光用炮就能把他们炸哭

    赵虎的工兵连也有几个炮兵,成天跟在这两位大拿后面学习技术,这也是他训练炮兵的一种手段,哪怕不能亲自发,每天跟着师傅学习,这技术跟成天玩木头炮的炮兵比,那是一个天一个地。

    两位老师傅,头发花白的叫白云松,另一个胖乎乎笑眯眯的叫张凯善,两人先围着大炮转了一圈,赵虎发现为首的老白轻轻摇了摇头,心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