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5.CTO(一)(第1/2页)  别和投资人谈恋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按照合伙协议以及投资协议, 因为已经干满一年,原先贝恒35%的股份成熟四分之一,可带走总股份的875%, 剩下2625%须由公司其他股东以非常低的价格回购, 每股5分钱。

    但是,由于并不看好公司, 贝恒想将那875%也一并处理掉, 对阮思澄的说法是“不想继续关注思恒医疗了”, 阮思澄也答应了。

    对于价格, 他们俩只商量了大约十分钟。阮思澄提出了自己能接受的最高的价位——17万5, 贝恒直接点头,好像并没料到阮思澄如此“大方”。

    阮思澄是觉得,贝恒辞职一起创业,每月至少少拿3万,一直下来, 少拿36万, 又承受了很大压力, 能补点就是点吧,毕竟,正常来讲, 公司想要请到贝恒这样的人过来打工,一个月是最少得出6万块的。让人任劳任怨干了12个月, 尽量多给些吧。

    公司全部股东签署了同意书, 邵君理和王选也都没说什么。

    阮思澄还挺感激的——175万, 对她和贝恒来说算高,可对邵君理和王选来说绝对算低。毕竟,邵君理实打实地砸进来2000万才换到20%股份,获取成本是100万换1%,而阮思澄区区掏出17万5,就划拉到875%,是邵君理的50分之一,不太公平。

    经过这样一通折腾,阮思澄作为唯一的创始人,股份升至大约34%,邵君理27%,王选65%,剩下的人包括钱纳和期权池一共325%。

    因为思恒医疗非常规的“发展”——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相继离开公司,股权结构一下变得十分奇怪。

    首先,天使轮投资者的份额太多了。正常来说,天使轮的投资者不能占超过20%,否则后续融资、稀释会让创业者们崩溃。

    其次,如今,思恒医疗创始团队与投资人的股份数几乎一样,都是34%。这导致了,遇到矛盾,双方可能相持不下,创始团队无法得到比较安全的决定权。

    在最开始,创始团队vs投资者们,明明是72%:15%的阮思澄想:邵总真的是个特会算计的人

    那时候,投资协议初稿上是“若创始人辞职离开,未成熟的股权由其他创始人以每股5分的价格进行回购”,被邵君理大笔一挥,改成“由其他股东们以每股5分的价格进行回购”,斩钉截铁毫不犹豫,趁机多捞,阴险得很——人家说了,每退出一个创始人,他都会“不看好这公司”一点点,走的越是牛人,他越不看好,多拿一点以后才好降低价格甩手转让。

    邵君理,对“人”非常看重。

    当时,对于未来充满憧憬的三个人,对这几条全都没有特别注意。是邵君理那老狐狸,投得多了,看得多了,才会想改。

    现在想来,“已成熟的股份可在投资者和创始人间转让,价格经过全体股东赞同即可”,也很危险、很狡猾!!!

    贝恒想将股份低价转给自己,他是可以不赞同的啊!那贝恒只能把股份呈给他了!

    玩儿不过,真的玩儿不过。

    幸好今天邵总并没当真不签还挺干脆

    跪了

    最后,创始人和投资人都持股34%,都过了三分之一,都具有一票否决权。一般来说,股东会上,关于公司生死存亡的事宜,要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而一方超过三分之一,另一方就注定无法到达三分之二。

    换句话说,与投资人股份相同也还好,但如今对方已经过了三分之一,阮思澄的实际控制愈发弱了。

    不过,十分奇怪,阮思澄没特别忧心。

    她明知道邵君理是个老狐狸,可还是挺信任、依赖。

    还有一种说不好的奇特感觉:去年他才31岁,就已经是个老狐狸了。

    不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