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三章 看不见的路(第1/2页)  逆流战国当名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陶丘,是宋国的一桌繁华的城市,相传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曾在这里制陶,此地故而称为陶丘。

    陶丘位于济水的北岸,原本是春秋时曹国的国都,后来曹国被宋国所灭,但是让它天下闻名的最重要原因是,这里曾居住着一位千古奇人,他就是春秋时助越灭吴之后功成身退c携西施游五湖的奇男子,范蠡。

    他深知越王勾践是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所以毅然弃相位从越国出来之后,原本在齐国定居。但天下君王都是贪“才”之人,在齐王三番五次的用相位来骚扰他之后,他全举家迁到宋国,隐姓埋名在陶丘这个地方安家落户,死后也便安葬在陶丘。

    已近初秋,陶丘郊外是一片农忙景象,一位白发如雪的老汉牵着自己的老黄牛,正赶往水田,在田边的官道上,一位年轻人拍马来到他的跟前,下马对他拱手施礼,“请问老丈,陶朱公范蠡的墓地怎么走?”

    那老汉惊得眼皮跳了一下,用标准的雅语答道,“陶朱公的墓就在前方一里处的凤鸣山谷,但是墓地机关重重,很多人去了以后都没有回来。”

    那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似乎轻吸了一口气,然后脸色又平静下来。

    “陶朱公曾经是天下首富,所以在他死后,不少人想去盗墓。故而他设下机关,用来对付那些宵小之徒。”牵牛的老人家看了看眼前这个年轻人,这人长相倒是很憨厚,又道,“看你不像是个盗墓之人,你去墓地做什么?”

    年轻人笑了笑,“陶朱公是位千古奇人,在下没机会见到活人,那么看看他的墓也好,只是想凭吊一番。”

    老汉叹了口气,“听老朽一句话,莫要再动这个心思了,那里每年都有一些所谓的盗墓高手结伙而去,结果呢,没有一个人活着回来。”

    年轻人拱手道,“多谢老人家提醒,既然如此凶险,那我就在谷外看看,人就不进去了。”

    牵牛老汉并没有被他的笑容迷惑。反而加重了语气,“年轻人,人的命只有一条。不要为了一个死去的古人,送了今日鲜活的一条命。”

    “多谢老丈!我记住了。”

    年轻人说完翻身上马,朝老汉所指的方向驾马而去。

    这风尘仆仆的年轻人,自然是来自齐国的苏秦,他的前世今生,对陶朱公范蠡一直倾慕已久,无论怎么样他都想去墓地看看,聊慰相思之情。

    沿着济水河畔往上,骑行了大约半个时辰,果然看见前方三面环山中有一个被大片幽林遮掩的山谷。

    这里人迹罕至,只听见鸟的鸣叫声,让这片绿林地带分外幽静。

    苏秦牵马来到谷口位置,谷口耸立着一块刻字的巨石,上面爬满了绿色的苔藓,看来已经有好些年头了。

    苏秦用手清理一下苔藓,只见石头上写着十六个大字:范蠡墓地,奇门遁甲,闲人莫入,后果自负。

    苏秦手扶着石头,看见前方层层叠叠的密林,片刻失神,进还是不进?这是一个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他有些后悔,在云梦山中,有关奇门遁甲方面的竹简。自己只是偶尔看看,并没有深入去学习和研究。

    既然石刻上暗示,这里的机关,必须是懂得奇门遁甲的人,才能安然进入,而自己并不在此类人之列。

    怎么办?

    苏秦皱眉沉思起来。

    半响之后,苏秦还是决定闯上一闯,因为直觉告诉他,范蠡是一位和鬼谷先生一样的奇人,应该也会想到来拜访他墓地的,除了唯利是图的盗墓者。也有那些真心仰慕他的后来人。

    对于后来者,他应会留有余地。

    抱着这个想法,苏秦牵着马儿,绕过巨石之后,走进幽静的丛林。

    这时正是清晨八九点钟,今日是个艳阳天,令苏秦意外的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