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诗人李羲之(第1/2页)  江湖再造侠从198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羲之五官端正,一副粗黑敦实模样,他十三岁便开始长胡子,十五岁上开始剃胡子,十七岁便有了二十七八岁青年的样貌,络腮胡,胡子密实不说,又黑又硬,像疯长的茅草般占据了两腮、上唇和下巴。不刮吧,年纪轻轻的文学青年被人貌取为粗汉,刮了吧,铁青铁青的两腮和下巴令他显得更加成熟。

    上高中时,李羲之已经被女同学戏称“大叔”,上大学后,又被女同学戏称“大爷”,这令外糙内秀的李羲之异常苦恼。曾有大学同学调侃:“遥想当年,李爹应当是照着李白和王羲之的样子给儿子起名李羲之的,谁知一个不小心,竟然长成张翼德的样子。”

    你搜遍他的全身都可能找不到一处如诗如画的部位,可他从小学起便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诗人和画家,高中时更是声名鹊起,诗画之名远扬。

    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李羲之作过几副配有小诗的漫画,画的是周老师上课和在课堂上公然睡觉的场景,其中就有他戴着眼镜找眼镜的场面。漫画将课堂、学生、周老师及上课情景画得惟妙惟肖,富有诗情画意,生动而有趣。特别是周老师那副严肃而懵懂的憨态和学生们搞怪笑闹的神情姿态,被李羲之画得形神兼备,意趣横生。此事从此在周围三庄五村师生中和有点学问的群众之间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谈。

    李羲之初中一年级时作的一首描写周老师的小诗:

    讲台当炕头,满身点戒疤

    讲课如念经,晃得人眼花

    上午当下午,手表犯糊涂

    骑着驴找驴,从不在话下

    眯眯眼,大黄脸

    鼻子长,眉毛短

    眼睛藏,牙齿暴

    啃起西瓜呱呱叫

    长长黄指甲,不弹琵琶

    只弹你我他

    诗人李羲之的父亲李明林当年是河西村有名的“秀才”,不但能写会算,挥洒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和钢笔字,还颇通周易八卦之学。面白无须剑眉星目身材修长的他虽只有高中文化却也恃才傲物,虽家境并不富裕却目高于顶,极少有人能撑起他的眼皮。

    李明林年轻时对未来妻子的要求甚高:既要长得俊还得家境好,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还须聪颖贤惠有文化,家庭成分还要好。因着这个标准,他二十七八岁依然未能成家。

    三十岁时,吴庄村一个亲戚家的闺女看中了李明林,想和他搞对象,李明林却不理人家。那闺女叫高玉兰,21岁,中等个,初中文化,长得浓眉大眼,面色红润身板壮实,一看就是能生养会干活的。

    曾为中医世家闺秀,有文化有见识的李母虽然也觉得闺女有点配不上自己儿子,但想到自己清贫寒酸的家境,又眼见着儿子到了而立之年,就替儿子应下了这门亲事。李明林起先执意不肯,但禁不住李母卯足了劲的文明说教和情急威逼,不得已答应了这门亲事。

    再说这高玉兰,其实,当她还是十几岁小姑娘的时候就爱上了形貌清俊又有才气的李明林,起先由于羞涩和对于自己形貌的不自信不敢有所表示,见李明林沦落为大龄青年后才鼓起勇气主动以求。

    一进李家的家门,诗人母亲高玉兰就充分表现出了她的贤惠能干,似乎一天到晚有着使不完的劲。生产队里,她挣的工分不比能干的男劳力少;回到家里,所有家务她全包了。她不但将慧眼识她的婆婆视为亲生母亲,还把爱到骨头里的丈夫供在家里舞文弄墨,惯得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平日里,高玉兰自己吃的是窝头就咸菜疙瘩,省出细粮给婆婆和丈夫。见媳妇承但了生产队和家里的所有活计,还要伺候老爷般伺候自己的儿子,整天忙到脚打后脑勺,而正当年的儿子却整天躲在家里做着书法家和画家的梦,李明林母亲李芝兰看不下去,就劝儿子最起码分担一点农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