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15.名将刘永福(第1/5页)  影视世界无限传送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曹岩当然知道刘永福很值得尊重。

    刘永福,出生于广东钦州占森洞小峰村。8岁时就和父亲一起流亡到上思县。13岁起在左江当船工,又曾一度流浪到越南芒街做工,备受困苦。后来参加广西农民郑三领导的反清起义军,在滇桂边境组织地方武装反抗清军,当然最后还是失利。

    等到1865年,刘永福又率领队伍参加吴亚忠所领导的起义队伍,先任前敌先锋,后为左翼大帅。刘永福有勇有谋,曾多次立下战功。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清朝抽调大军围攻广西农民军,刘永福感到难以立足,极力劝吴亚忠把队伍转移到了越北山区,凭险要地形与清军周旋。吴亚忠没有接受这一建议。于是刘永福率队离去,独树一帜,随即在广西靖西县安德纤北帝庙前举行祭旗仪式,以七星黑旗为旗号。因此,刘永福率领的这支农民起义军被称为“黑旗军”。

    两年后,刘永福率领黑旗军战士三百多名,从归顺州大岭转移到越南保胜,在此建立根据地。刘永福为人忠直慷慨,爱护部下,因此队伍迅速壮大,规模扩充到两千多人。当时,越南红水河上游兴化、六安、河阳一带盗匪横行。越南统督黄佐炎慕刘永福威名,请他派部队进剿兴化一带的土匪。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剪除了土匪,越南嗣德王任刘永福为保胜防御使。

    1874年,法军司令安邺带兵进攻河内,并进占海阳、宁平和南定。越南北沂军务节制黄佐炎求援,刘永福立即率领黑旗军前去援助,在河内城西纸桥与法军进行激战。黑旗军英勇善战,杀死安邺,法军失败。后越南国王任命刘永福为三宣副提督,管辖宣光、兴化、山西三省。

    1882年4月,法国又进攻越北,直窥我国云南。刘永福率黑旗军三千人。两军相遇于河内西面的纸桥,刘永福见敌人在武器上占优势,决定采用伏击战,在河内纸桥重创敌军,史称“第一次纸桥大捷”。越南国王晋升刘永福为三宣提督,一等男爵;

    1883年,法军统帅李威利率兵进攻河内。越王再次求援。刘永福率领黑旗军战士到达河内。五月一于九日,黑旗军与法国侵略军展开殊死战斗。黑旗军斩杀法军将领李威利,并歼灭法军一百二十六名,获得重大胜利。这就是第二次纸桥大捷。第二次纸桥大捷后,越南国王提升刘永福为三宣正提督,加封义勇男爵,并赐给朝冠朝服。纸桥大捷后,刘永福的部队退守怀德。

    1883年8月中旬,法军分三路袭击黑旗军军营。刘永福率领战士与法军进行了十四小时的血战,法军大败。鉴于怀德地势较低,易受水淹,刘永福便将军营迁移到河内西部的丹凤。

    1883年9月,法军派三千人围攻黑旗军。刘永福指挥战士英勇反击,靡战三天,大破法军。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8月,清『政府』正式对法宣战以后,收编了黑旗军,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

    1885年3月,黑旗军同云南农民,越南人民义军配合作战,取得临洮大捷,乘胜克复十数州县。

    1885年6月,《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签订,清朝『政府』承认越南为法国保护国。9月,刘永福奉召回国。

    等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任命刘永福帮办台湾军务,率黑旗军渡台,驻守台湾;翌年四月,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5月29日,日军在澳底登陆,爆发乙未战争。6月4日,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嵩逃往厦门之后,民众拥护当时驻防台南的刘永福接任总统,但刘永福并未接受,对外仍称帮办。台南士绅设议会,刘永福发行钞票,筹军饷,但由于清『政府』封锁大陆与台湾的交通,断绝一切支援,所以向张之洞等人求援,未获支持,派遣使节告急并电中国沿海督抚乞助饷银,亦无人接应。面对台湾大部分地区逐渐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