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02.驱虎吞狼的无奈(第2/3页)  影视世界无限传送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完颜璟时期,更是尊崇孔子、遍修孔庙、完善科举、倡导儒学、健全礼制,修备法典,并祭祀三皇五帝和夏禹商汤、周文周武等华夏先王,宣布自己继承了此前汉家王朝的法统,彻底完成了女真人和金王朝的汉化。

    完颜璟不但喜好汉人士大夫的书画文章,时时观赏阅读,更整日与汉族文人饮酒作诗,居然还练成了一手宋徽宗的“瘦金体”,政治举措到行为举止,都和汉家天子近乎一般无二。

    可见就算放着他们不管,金也会随着汉化的加深,沾染上华夏王朝的一些陋习。

    更重要的是,就是在完颜璟在位期间,乞颜部酋长铁木真,完成了漠北草原的统一,自称“成吉思汗”,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蒙古国家,磨刀霍霍只待南下。

    所以说,就算曹岩什么都不做,过不了多久,南宋就会联蒙灭金。数百年以来,人们习惯将此事与联金灭辽的“海上之盟”相提并论。而且,大多数人认为“联蒙灭金”是南宋『政府』缺乏远略的表现,是没有吸取“海上之盟”的历史教训,贪图眼前小利以致在同一个地方连续摔倒了两次,并最终走上了亡国之路。

    事实上这种认识往往是建立在没有充分了解此事前因后果的基础上的。

    所谓的远略是根本就不存在的,历史本就是瞬息万变,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谁也无法预料到以后会发生什么。

    事实上,南宋『政府』一直在根据时局变化不断调整对蒙对金的策略,而“联蒙灭金”决议的出台也是几度峰回路转,最终在很多意外事件的促成下,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宋不得不走上了联蒙灭金的道路。从过程来看,南宋『政府』并非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最后走上“联蒙灭金”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种“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无奈。

    早在南宋初期,宋朝便开始有人开始注意到蒙古这支力量的存在,并试图借助蒙古与金国的矛盾为对金外交服务。

    南宋初年的着名文学家洪皓便是第一个注意到蒙古的南宋官员,他曾经在宋高宗建炎三年出使金国时被扣留,在被羁押期间,他了解到很多关于金国的情况,并设法托人将他的书信送到宋廷。其中在绍兴十二年,洪皓就在书信中提到了金国“彼方困于蒙兀”,但此时宋廷已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无意于北伐收复故土的大业,此事便被搁置下来。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海陵王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发动“正隆南伐”的时候,为了减轻自己的军事压力,刘锜、吴璘便传檄蒙古、契丹诸部共同攻金。但此时蒙古诸部尚未统一,不足以成为一支可以凭借的力量,再加上金国、西夏的阻隔,南宋方面也一直未能与蒙古取得直接联系。

    到了12世纪末,蒙古诸部开始逐步统一,对金的威胁日益严重。但此时部分南宋官员却开始有些担忧,并且已经有人认识到南宋的大敌必然会是蒙古。

    到了13世纪初的时候,蒙古诸部逐步完成统一,已经达到了与金国分庭抗礼的程度。正好南宋方面当政的韩侂胄亦欲通过北伐缓解内部矛盾,便趁机发动了开禧北伐。

    从之前南宋主战派的言论来看,蒙古已经成为他们非常重视的一支力量,至少可以在北方牵制金军相当的兵力。但随着开禧北伐的失败以及“嘉定和议”的签署,南宋再次终止了联系蒙古的尝试。应该说,之前宋与蒙古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交往,蒙古虽然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还不具备决定历史局势走向的实力。如果接下来几年金国应对得当的话,东亚地区将依旧维持宋金两国之间主导的平衡。但可惜的是,金国却犯下一连串的错误,最终使蒙古坐大,成为一支新兴的主导力量。

    后来南宋和蒙古之间也若即若离了很多年,直到最后确定金确实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之后,南宋才和蒙古真正联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