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88.《三字经》与“全民教育”(第1/5页)  影视世界无限传送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了董平这位军团长的带头,后续的工作就更好办了。

    额外说一句,作为第五军团的军团长,他本应该在后方维持梁岛稳定和安全的,最起码梁岛要驻扎一个军团,否则不能保证会不会遇到以外,只靠海警和陆警难免还有些不够看,毕竟这两支部队刚刚成立没多久,训练程度还没有达到可以直接参战的标准。

    可是董平是个耐不住『性』子的,曹岩明明给他的命令是让他的第五军团在梁岛驻扎,同时加强训练。结果他却一个人跑了出来,曹岩教训了他一顿,发了他两年的薪俸,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毕竟梁岛现在确实没什么危险,不过后面曹岩还有惩罚计划,无论如何,也要把董平的『性』子稍微磨平一些才行。

    董平当然不在乎这些薪俸,反正他作为军团长,吃喝穿戴样样不愁,现在连老婆都有了,就更加不会因为薪俸的事情而发愁了。

    集体相亲虽然重要,但也只是冬日的调剂品罢了,曹岩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立刻整顿如今的扶桑,所有占领区都进行改革。军事方面直接进行管制,每天进入夜间之后,是不允许任何人出门的,但凡出门就直接当反叛论处,根本不给辩解的机会直接处死,杀死几百人之后,其他的扶桑人立刻不敢在大半夜出门了。然后是加强教育,吴用等人的教育部,目前已经培养出了第一批教师,虽然水平并不高,但教导一下简单的文字还是没问题的。

    只要普通民众懂得识字了,后面的事情就好做了。

    为了尽可能强化中华文化在周边各国的影响,曹岩已经对造纸术和印刷术进行了改良。

    造纸术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北宋时期的纸张已经很不错了,要说还有什么不足,那就是纸张的质量还略差。曹岩让梁山的工匠对现有的造纸器械进行了改进,一千常用的麦秆和芦苇、树皮等材料已经被摒弃,目前梁山造纸,已经全部开始使用木料。木料的纤维更粗,制造的纸张质量也更好。同时纸张里加入了胶和增白剂等东西,都是尽可能找的纯天然产物,保证纸张的洁白程度和柔韧『性』都有不小的提升。

    印刷术方面,就有些搞头了。

    印刷术是华夏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

    社会的需要。直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也就是公元172-178年,才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唐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就这样一直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

    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于是北宋发明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