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1.慕容彦达的决定&一出好戏(第1/4页)  影视世界无限传送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中国的许多朝代中,都设置了“知府”这一职位。

    “知府”这一官职,是由“知”和“府”两词结合而来。府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魏晋时期,州刺史兼任将军之职。州刺史是文职,将军是武职。州有州的衙门和幕僚,将军另外有将军的衙门和幕僚。将军的衙门,就叫做“府”。

    到了唐朝,中央『政府』在首都、陪都以及皇帝登基前任职的州设置府,例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等等。府的长官,称为府尹。

    五代因循唐制不变,也有类似做法。

    宋朝时,府的设置逐渐多了起来。府隶属于路,路是介于中央与州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在府、州、军、监设立地方长官,府的地方长官为“知xx府事”,简称“知府”。宋朝的知府事总领一个州府的军政事务,具体权力因不同的州府而稍有差异。因为各地有特殊情形,知府一般还会兼领其他的官职,因而边境州府的知府在军事和政事上的权力可能大于一般州府。

    而慕容彦达作为青州知府,青州地面上的大小事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全都归他管,不仅如此,包括当地的军事也同样是知府的职权范围之内。在这些范围里,任何一个方面出点事儿,那都是他的职责。

    清风寨原本是太祖时期就建立起来的屯兵所,最初建立的目的,是维护大山里的安宁。城市往往远离山区,触手很难完全伸进去,如果每一次都要周围的州县派兵,不仅手续繁杂,而且虚耗钱粮,更无法及时打击犯罪,所以大宋朝有很多类似的屯兵所,清风寨只是其中之一。

    清风寨不再州府附近,而是在大山里面,保护一方安宁,这样一个屯兵所当然很重要。但反过来说,一旦这样的屯兵所叛『乱』或者被贡献,那也是一个大*麻烦,毕竟屯兵所里的官兵也是正牌官兵,接受的训练程度很高,战斗力不俗。这些人用来剿匪,那自然是很好用的,可反过来如果是用来剿官的话,那就很麻烦了。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知根知底。如果说清风寨真的被山贼攻破,里面的官兵全部被山贼吸纳的话,山贼就多出一股对官府非常熟悉的力量,借助这股力量,青州府的州防还真的未必能挡得住这伙贼人的进攻。

    所以在经过简单的思考之后,慕容彦达直接下令,由“镇三山”黄信,带领三千人马,千万清风寨救援,剿灭山贼。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咦?这个慕容彦达,其实挺不错的哈!不过事实上,慕容彦达可没有那么多的好心。如果可能的话,他并不愿意派兵,毕竟清风寨理论上在他的统辖区域内,但平日里,这一处数千官兵的聚集之所,可未必会给他这个面子。说到底,慕容彦达还是在为自己考虑,因为清风寨很重要,无论是政治意义还是实际意义都很重要,他不得不重视。

    水浒有很多大反派,其中绝大部分是与三大『奸』臣相关的人,比如蔡德章、梁中书、贺太守是蔡京的人,高廉是高太尉的人,连程万里也是童贯的人。但是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比较例外:这位老兄并非三大『奸』臣派系里的,亦不属于第四大『奸』臣大太监杨戬,但却是地方上坚决和宋江以及他们的兄弟们对着干的朝廷大员。

    慕容彦达的地位也算显赫,他是“今上徽宗天子慕容贵妃之兄”,也就是地道的“国舅爷”。过去只有皇上、皇后他们的舅舅或者皇后、皇妃的兄弟才配称为“国舅爷”,慕容彦达能在青州混一个“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知府,没有“国舅爷”的身份,又和宿太尉、四大『奸』臣不是一党,那是混不来的。

    原着中慕容彦达出场的时候,已经是清风寨文武不和,刘高密告花荣有“结连清风山强贼”举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