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股东的觉悟(第2/3页)  重活不是重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地政-府的力量适当介入,不论是政策的持续性和发展规模,都不是民间组织自行操办可比拟的。

    这里不同于封闭落后的大西村委会,产值规模更大,需要动员的果农更多,投入的资源更大。弄不好,还会动摇当地的烤烟经济结构,变更地方支柱经济发展结构。

    刘记谈性正浓,不清楚这位酒品不错,还挺能聊的南烟集团公司工程师怎么会对桔子那么感兴趣,聊得好好的旅游经济发展规划他避而不谈,总是把话题往桔子种植方面引?桔子有什么好谈的?

    刘记郁闷地干上一杯酒,不由地开启诉苦模式:“祁老师,你别看我们这里好像村村都有人家种植桔子,集镇上,大路边也到处都有人挑着桔子叫卖,七八毛一公斤,经济实惠。其实,普通村民种植的桔子数量都不多,自产自销而已。

    有几个村子发展白桔种植业,经过几年的发展,面积只有两千七八百亩,桔子的销路就成大问题了。依靠那些小商小贩倒买倒卖,根本销售不了多少。我们这里的桔子好吃,但是,没稳定的销路,不敢盲目发展啊。

    其实,我们这里那些水利条件有保障的田地还适合种植洋葱,亩产量高达八九千斤。去年种植洋葱的农户运气好啊,赶上洋葱热销。收获季节,那些收购商直接到地里抢着收购,平均价格都在6毛钱一斤,市斤,不是公斤。今年啊,许多村子的农户跟风种植洋葱,那里想到今年洋葱滞销,价格一落千丈,一毛钱一斤都没人要啰。

    我们镇上帮忙组织销售,还免费组织运力,运送过几批到春城和滇中市场去销售。可是,菜市场上零售价也不过3毛钱一斤,辛辛苦苦拉到大城市批发价还赚不够油钱,得不偿失啊。

    今年许多洋葱就留在地里,那个要自己去地里随便挖,哪个糟蹋。你路过应该看见了,田间地头都是洋葱。路过的车子,扔五块钱就能买走一麻袋,五十公斤一袋。那个惨呐。”

    “我们彩云菜谱里面很少使用洋葱,在彩云依靠菜市场零食肯定买不上好价钱。洋葱这东西,大部分还是西餐用得多,对出口依赖性比较大。你们镇上有没有成立个什么组织?帮助菜农搞订单农业,找到销路再有计划地组织种植。”祁景焘根本不了解刘记扯出来的洋葱产业状况,他自己也不喜欢洋葱的味道,只能凭印象和人家刘记瞎聊。

    “调味类的蔬菜一年一个行情,去年洋葱热,今年姜你军,明年蒜你狠,后年说不定又是什么行情。不好把握,很不好把握。

    农民自发种植,发了,是他们运气好;亏了,是他们倒霉。天灾人祸的事儿,怪不了谁。要是我们政-府出面引导种植,蔬菜热销,赚钱了没说的,万一滞销,嘿嘿嘿。”刘记可不打算冒这种风险,对他这种主政官来说,那是政治风险,好心不见得有好报。

    祁景焘不打算聊什么洋葱,喝杯酒润润喉,转换话题:“刘记认不认识我们五区镇的杨震东记?”

    “老杨啊,我们是省委党校的同期进修班同学,认识。你们五区镇条件比我们这里好,他还住持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作,正干的风生水起,前途无量啊!”刘记不无羡慕杨振东记的好运气。

    “有时间,你去他那里走走。我们五区哪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筹建一家大型果汁加工企业,桔子汁是主打产品之一。最多明年,等他们的厂房建设好,他们需要大量的新鲜桔子。目前正在四处考察,准备发展桔子种植基地。”

    祁景焘不打算越厨代庖,刘记既然和杨记熟悉,都是主政一方的乡镇记,就让他们之间好好交流交流,自己发现创造政绩的机会,自己想吃的果子才最可口。

    “嘿嘿,前几天还通过电话呢,怎么没听这家伙说起?这个老杨不老实啊!闷声发大财,这德性。”辖区里那些种植大户正为白桔滞销苦恼,作为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