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二十三 破庙鬼案(第1/4页)  异度新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二十三破庙鬼案

    北宋嘉祐七年,河北西路真定府有书生刘玉,年近弱冠。其父刘启曾于高邑任知县,后因庆历四年,参与范仲淹改革被罢官回乡,不久郁郁而逝,数年后,刘家败落矣。

    十八年前,刘启与当地富豪程滹交往笃深。当时刘夫人与程夫人同时妊娠,于一次酒宴之中,刘启与程滹趁酒兴相约,若双方皆生男,则拜为兄弟,若皆生女,则成为姊妹,若一男一女,则结为夫妻。不久两家夫人分娩,刘夫人生男婴,取名刘玉,程夫人得女婴起名程英。三年后,刘启被贬庶民,回真定时,留下祖传玉如意作为聘礼。程家亦将一对白玉镯分开,将其中一只回赠于亲家作为日后认亲之信物。

    十八年后,刘家益发贫困,刘玉已至谈婚娶妻之时,刘夫人将白玉镯交于刘玉,命儿至高邑寻程家认亲。刘玉遂打点行装,刘夫人将家中仅有十两散碎银两交于儿手中,嘱曰:“一路之上要慎而行之,手镯与银两之包裹切不可离身,寝时亦须随身携之。”刘玉切记,辞别老母,将包裹紧系腰间,踏上去往高邑之路。

    正值秋雨时节,刘玉晓行夜宿,奔往高邑。一日行至栾城郊外封龙山,山路崎岖,天色已晚,天忽降雨,淅沥不停。刘玉撑伞,冒雨疾行,欲寻避雨落宿之处。其手搭凉棚,举目四寻之,见前面远处有灯光闪烁,其心思既有灯光,必有人家居之。刘玉向灯光急奔而去,至近前,雨骤然倾盆,电闪雷鸣,闪电之下,见此草舍三合院,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院篱笆围之,柴门于风雨中摇晃,吱吱作响,其忙近前敲门,大声疾呼,闻院内噗通作响,又闻一女人声问曰:“何人敲门?”刘玉答曰:“求借宿之人。”半晌门方开,一花甲老妪探首,刘玉抱拳行礼曰:“老大娘,吾乃过路之人,欲往高邑,不予天降大雨,只得求大娘行方便,借宿一晚,可否?”老妪拒曰:“吾家窄小肮脏,难以安排,请公子另寻别处。”天黑雨大,何处另寻?刘玉再求曰:“吾不嫌窄小,能容身即刻,吾先付宿资,可否?”言罢,解下腰间包裹,欲取银付之。老妪见钱袋沉凸,遂转笑曰:“公子若不嫌弃,无需先付资,请入之以安。”

    刘玉进院,被安置于东厢房。掌灯入屋,灯光之下,见炕沿下有只绣花鞋,不由一怔,莫非此家有女眷?因何遗落绣花鞋于此?怪哉!其嗅炕席有胭脂香味,甚异之。然事已至此,无须多虑,其将绣花鞋置于炕席之下,上炕寝之。其合衣而眠,翻来覆去难以入睡,闻窗外风雨歇,忽闻上房有扑打之声,更觉诧异。其起身穿鞋,步入院中,闻扑打声愈烈,其悄然至上房西屋,隔破窗纸洞向屋内窥之,见一凶悍男子正欲非礼一貌美女子,女子拼命挣扎,其见之,勃然怒火中烧,不顾一切,怒喝一声:“住手!吾欲告官。”男子闻窗外怒喝声,不由一颤,惊慌弃女下炕。

    此时刘玉猛觉脑后有风响,急回首避之,一木棍击中窗棂,咔嚓一声,窗棂被击碎!刘玉见挥棍者,乃老妪也!老妪恶狠狠又举棍,龇牙咧嘴,面目狰狞,刘玉顿魂飞魄散,夺路奔逃。屋中男子提刀出屋,欲杀刘玉,刘玉见篱笆有一缺口,迅跳之狂突,又闻嗤一撕扯声,衣服剐于篱笆之木叉,其拼命狂逃,衣服被扯,一破布条挂于木叉之上,随风摆之。

    刘玉于泥泞之山路狂奔,雨虽歇,然电闪雷鸣仍不停,闪电光下,见前面不远之处有座庙宇,忙奔突而入。此庙乃破庙,多年失修,庙前荒草丛生,庙门歪斜,窗户破损,神像尘遮,神龛侧摆放一棺材。其喻之,当地之民俗,凡富者为其老父母先购置寿材,皆置于寺庙之中,待用时再运至家中,故而棺材内无尸。其恐男子追至,慌至棺材前,奋力掀盖,跳入匿之,将包裹枕于头下,再将棺盖移动扣之,留一缝以呼吸,蜷缩颤抖躺之。更新最快的网

    不多时,其闻庙内有脚步声,隔缝窥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