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藩王(2)(第1/2页)  明月万里照汉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藩王不得擅离封地;即使出城省墓,也要先申请,得到允许后才能成行。

    藩王如果无故出城游玩,地方官必须要及时上奏。有关官员全部从重杖罪,文官很有可能会被罢官,武官降级调边疆。

    如藩王除了生辰外,不得请有司饮酒。

    如王府发放等一应事务,地方官员都需要立即奏报朝廷,必待钦准,方许奉行,否则会治以重罪。

    那些好饮醇酒、喜欢女色的藩王,因为他对朝廷没有威胁而往往被称为“贤王”,受到奖励,变相地鼓励他们做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废物。

    虽然他的本意其实只是想转圜一下用辞,以免被董宣武看出,他对魏忠贤暗中也是有防备和芥蒂的。

    此事就算真是田尔耕所为,也必定跟魏忠贤脱不了干系。

    由于宗藩条例多,宗室动辄得咎,被废为庶人的不少。

    田尔耕是锦衣卫指挥使,是魏忠贤亲信,锦衣卫实际也在魏忠贤把持之下,与东厂蛇鼠一窝,这一点朱由校也是清楚的,魏忠贤也没有向他隐瞒。

    董宣武趁机重重地拍出了一记漂亮的马屁。市井有传言,董宣武乃是巴结信王、乐安公主弄臣起家,董宣武认为不能白受这委屈,要不然,当初第一次见木匠哥的那顿板子岂不是白挨了?

    这也是清兵入关后,南明几乎没有进行过像样的抵抗的原因之一。

    朱氏宗亲成了不农不仕、啖民脂膏、被软禁于封地内的寄生虫(注2)。

    来大明的这几年,已经造就了董宣武刀枪不入的厚脸皮,应对裕如,说起瞎话来,根本不会脸红。

    不会,朕记得三皇叔他从未向朕提出过王府要购买诸葛连弩。

    “事情还要从臣进京遇刺的那件事情说起!”董宣武缓缓说道,“臣曾经向陛下禀报过,遇刺案发生后,臣曾私下扣下了一架诸葛连弩,作为秘密查寻刺客身份的线索,陛下还记得吗?”

    三皇叔素来贤德,恐怕没这个胆量,不敢私自屯集诸葛连弩这样的军中军械吧?”

    难道说,这诸葛连弩是来自于……

    正是由于大明朝廷对藩王的严加防范,所以,天启皇帝虽然对他的三皇叔朱常洵心有疑忌,但也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的一棵歪脖树上上吊自杀,而太子朱慈烺和崇祯的另外两个儿子也在兵荒马乱之中失踪,神位一时无主,忠于故明的一些大臣从被当猪养了两百多年皇室宗亲中,竟然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可以担当大任之人。

    董宣武不像他表面上的那么简单,不是一个喜欢说狂言、出惊世之语哗众取宠的人。这一点,朱由校已经渐渐体会到了。

    这样纠枉过正做法的恶果,明末逐渐呈现出来。

    万历中,更定的《宗藩事例》,准无爵的宗室自便生计,准奉国中尉以下宗室参加科举考试,选授京师以外地区的官职,但实行时又加以限制。如对于县令等直接跟百姓接触的实权职位,朝廷仍然不能放心授予宗室,而只许他们当一些较为闲散的职位。

    对宗室的约束还有:

    朱由校心中那根弦顿时被触动了。

    魏公公、田指挥使忠心为国,忠缅可嘉,又岂会做出伏击朝廷大臣这种事,刺客及其指使者的确另有其人。”

    注2:明末,由于宗藩的厚禄给朝廷带来的严重负担,同时也由于宗室人口的增加,相当多的中下层宗室已沦为贫困户,于是宗室中强烈要求弛松藩禁、请田联自给、试官自效的呼声越来越高。

    不得擅自来京师。如有出城越关到京师的,先革为庶人,然后发往凤阳圈禁,就连同行之人,也会被发往极边的卫所充军。

    从郡王至仪宾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