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九章 余波(2)(第1/2页)  明月万里照汉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罪臣正是多尔衮,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多尔衮感到有些不妙,他不明白,董宣武为何会注意到他,他只是努尔哈赤众多儿子中的一个,如今才十五岁,可谓是默默无闻。今天要不是他想看看这个不可一世的董宣武究竟是怎么一个人,他本不需要来的。

    董宣武仔细地打量着多尔衮,许久才说:“本帅从你的眼中看到了野心。年轻人有野心本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你将你的小聪明用在不该有的地方,就不是一件好事。”

    “罪臣不敢!罪臣受教!”多尔衮小心翼翼地说道。

    “希望你真的不敢!”董宣武凝重地说道,“你放心,如果你没有犯下重罪,就算本帅信不过你,也不会让人动你半根毫毛,这是大明,律法为本。本帅不会因为你而坏了律法的威严。

    这就是未来大明和你们最大的不同,在未来的大明,人将不分出生,只要有能力,肯努力,皆有出人头地的可能。

    就算你对皇太极的失败仍不死心,本帅相信,大明人才济济,长江后浪推前浪,就算本帅有朝一日不在了,也不惧任何人兴风作浪。”

    “大人的话,罪臣谨记在心,罪臣绝不敢兴风作浪!”多尔衮跪倒在地,诚惶诚恐地说道。

    “希望如此!”董宣武摆了摆手,放多尔衮下去。如今的董宣武,已经见识过太多的历史名人,并非他小看多尔衮,就算多尔衮真有什么野心,董宣武也有把握降得住他。

    离开行辕后,多尔衮的后背几乎湿透了,他没想到,董宣武仅仅从他的目光就判断出他的野心,会对大明会有所不利。

    更让他不明白的是,既然董宣武判断出他会对大明不利,为什么不当场除掉他?斩草除根,免留后患,自古以来的枭雄都是这么干的,董宣武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想来想去,多尔衮把一切的因由归结为董宣武有妇人之仁。

    “难怪董宣武一直没有篡位当皇帝,看来他只想当一个权臣。哼,妇人之仁,难成大器!”多尔衮心中这么想到。

    他没想到的是,正是他这种想法,造成了他接下来一生的悲剧。

    皇太极服毒自杀后,继代善率领山海关、宁远的清兵、关宁军放下武器,投降大明,董宣武顺利收复山海关、宁远,正在围攻沈阳城的阿敏也率众向明军投降了。

    阿敏其实是有机会逃回建州的,可是他不愿意。享受惯了荣华富贵,再回到深山野林中过那种什么都缺的苦日子,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阿敏心无大志,而且部下都是汉兵,不可能跟他逃到建州去,所以他选择了投降大明。

    至此,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历时九年之久的辽东之乱总算是大体平定了,剩下来的,就是派一支部队收复建州,重新建立起大明的统治,和剿灭一些还试图继续顽抗的小鱼小虾。清兵的主力已经全部被消灭,已经不需要那么多明军。

    留下锐金营、青木营和白虎营三个营兵马,以及五万明军,在吴三桂的率领下继续剿灭残余的清兵,董宣武率领大军押解着俘虏班师还朝。

    与此同时,大明西南方向也捷报频传。

    七月底,熊兆琏率领的黔军,与云南土司联军八万余人,在贵州与普名声与东吁二十万联军展开大战,一举击溃了叛军,收复昆明。普名声死于乱军之中,杀敌达三万余人,俘虏叛军五万余众,余者尽皆溃散。

    紧接着,黔军直捣普名声的老巣阿迷州(开远)。

    普名声之妻万氏不得已,只得率领重新聚集起来的叛军,退入东吁境内。云南境内的战事基本结束。

    熊兆琏并没有因此放过叛军,毫不犹豫,在平定了云南各地后,九月初,在没有等到朝廷的回复,就率领大军进入东吁,对东吁国进行征伐。一路上,装备原始简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