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4章:授田(第1/2页)  锦衣霸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求订阅,求订阅啊!求推荐票啊!求月票啊!

    。

    对华夏百姓来讲他们想要的真不多,有够一家人吃穿的田地他们就满足了,能将就的活着他们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反抗,可一旦来说如果连这些最基础的活路都没有了那他们的爆发也是最激烈的!

    纵观华夏大地有多少被百信暴起推翻的朝代?

    其跟脚不就是因为没了活路?

    这土地就是华夏百姓的命根子,没了这命根子这一切都像是没有着落的存在!

    这也就使得伴随着编户造册的同时辽东督府也在为如何授田进行商议,这到底如何分配,男丁分多少,女丁分多少,一家应占多少那都是有很多道道隐藏在这里面的,毕竟这政策推行所牵扯到的并非是一家两家这么简单的事情!

    随着鞍山府、海州府、盖州府三府之地的编户造册已进入尾声,这孙传庭凭借这最终结果也大致推算出了如今生活在辽东上的人口!

    要不是因为有各府官凭大印在,这孙传庭怎也不敢相信单单是这鞍山府、复州府、盖州府三地居然就有5八0余万百姓!

    疯了,疯了,这简直是疯了!

    要知道这辽东都司官面上造册的百姓仅不过6八0余万人口,并且这是整个辽东都司方有的户籍人口!这怎到了鞍山府、海州府、盖州府三府之地就拥有了,几近不下原辽东都司所拥有的人口呢?

    这如果要算上尚处起步阶段的复州府、金州府两地,还有那些因为环境滞留山东沿海之地的流民群体,那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张旭、丁威所统的辽东海军处于高强度运转的原因所在!

    因此在吸纳完中原一地的流民、佃农群体后,辽东治下百姓最终有大概率达到惊人的1000余万!

    这对于实际上拥有近亿百姓的大明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可对于辽东来说有了这1000余万人口来说就不一样了!

    这1000余万百姓都是要完成编户造册的,都是要按户进行授田的,如果能稳定住这1000余万百姓那在未来也将逐步使得辽东稳定下来,在未来秦锋还会惧怕所谓的建奴兵锋吗?一旦发展起来他为什么要害怕?

    因为所行并非是均田而是更具代表的授田,这也就使得辽东境内的土地皆先归官有,在制定规矩后按丁分田并明确其私有性,在确保土地所产粮食能够供养如此庞大数目的人口下还要确保未来10年授田所需!

    想什么一拍脑袋搞出个一家分100余亩的田地耕种,那他娘的根本就不太现实,再者说即便是分了也会浪费这些潜力!

    因此在编户造册之初秦锋便对孙传庭他们提出了,这地方进行编户造册应以家制为核心推进,不可存在所谓的大家族制的编户造册,并且一村之地百姓应以诸姓来进行安置,不要存在一姓居一村的现象出现!

    以一壮男、一壮女、二三子为核心的家制便大批次出现在辽东,而一家老人则随其中一子生活,有了这些基础也使得地方上不可能存在一村独大,一姓管一地这些不利于官府进行有效管辖的现象出现!

    也根据这样的情况孙传庭他们最终敲定了壮男授八亩,壮女授4亩,老人授亩,稚童授半亩的最基础授田制度,如此推行下一家最少能得1亩田地,最多能得到1八亩田地,靠这些田地养活一家人那绝对是绰绰有余的事情!

    而这里还要提及的一点是因为鞍山府先前已推行了一次田地分配,那时因局势动荡为尽快安抚民心所分田地皆比此番要多,但秉着存在即真理的原则也使得那一批鞍山府百姓拥有的土地比其他地方就是多。

    即便是又迁移进鞍山府境内的百姓也会实行新的授田制。

    不存在什么公平不公平,这原始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