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四章 曹丕称帝(二)(第1/2页)  三国之东汉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臣劝曹丕称帝,曹丕百般拒绝,就是不愿意登基称帝,众人都不知该如何做的时候,司马懿隐晦的指出新的道路,让众人的劝得以实现,曹丕又不会щww..lā

    “魏王不愿意称帝,此乃人之常情也!若是魏王称帝,岂不是成为篡汉的罪魁祸首,历史又如何记载?”

    司马懿不动声色地道,“魏王继承先王遗志,那便是与先王一样,对大汉朝忠心耿耿,心向天子,遵从天子诏令,乃臣子之道。”

    “大汉朝虽是名存实亡,身为臣子岂可以下犯上。魏王如日中天,天有祥瑞之兆,乃是预示着魏王必会称帝。”

    “现如今天子之名非魏王,有些事情他也是有心无力。如果是天子,自然水到渠成。”

    司马懿隐晦的指出这事还得看汉献帝刘协,曹丕称帝是大势所趋,那么接下来就得‘顺理成章’,也就是让刘协自己禅让帝位,这样才是名正言顺。

    如果曹丕自己称帝,不是刘协禅让帝位,那就是篡汉,乃是乱臣贼子,其他人都可以借助复兴汉室江山之名攻打大魏。

    如此一来大魏良面临最艰难的局面,犹如那个时候的董卓一样,甚至比之董卓结局还要凄惨。

    但是,刘协自己退位让贤,将帝位禅让给曹丕,那一切都可以得过去。

    即便是刘备、孙权派兵前来攻打,也没有足够理由,更加不敢肆意出兵。

    司马懿是曹丕继位最有力支持者,他看出曹丕与曹植不同,因为曹丕有野心,有谋略,未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人注定是一代枭雄。

    曹操对汉朝有感情,无论是从道义上,还是心里,曹操都不愿意这样做。

    曹丕与之相反,他对大汉朝没有丝毫感情,也就是大汉朝对他而言可有可无,他从未将自己当成汉朝臣子。

    如果有人看出曹丕心思,非司马懿莫属;如果有人懂得曹丕,也非他莫属。

    同时,曹丕对他也是如此熟悉!

    曹操死后,曹丕一人独揽大权,俨然是想开疆扩土,超越自己的父亲。首先第一步就是废献帝,自立为帝;称帝后便可大展拳脚,那他曹丕便是天子。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远远比不上曹丕的做法,与其假手于人,倒不如自己亲自动手。

    曹操杀人如麻,心若磐石;曹丕比之其父,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成就霸业,死亡在所难免。

    曹丕对司马懿重用的同时,又在防着他。曹操对司马懿也是如此做法,

    根据曹操的观察,司马懿有反骨,这样的人用之得当,有利于自己,用之不当伤的也是自己。

    曹操特意嘱咐曹丕,心提防司马懿。曹丕点头称是,从一开始曹丕是仰仗司马懿的事一步步成就自己现在的位置。

    自从继位后,曹丕手握大权,对司马懿亦是压制与重用并存的方式,要是不压抑兴许后果不堪设想。

    司马懿对此事一清二楚,可他没什么。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曹丕杀伐果断,真的触怒于他,自己人头都不见得能保得住。

    曹操爱惜人才,有时候因为其大才之人,会心慈手软,想要收为己用,这也吃过不少亏。

    曹丕与他相反,真的有谁阻碍他的步伐,不论是否有才一律除掉,这也是司马懿被贬在家,甚少参与政事的缘由。

    大臣们得到司马懿指点,将目标转移至汉献帝身上,曹丕无法服,可他们能服汉献帝。

    现在的汉献帝孤立无援,他们自然有办法撬开他的嘴,让他退位让贤,将皇位禅让给曹丕。

    于是,大臣们直接去面见汉献帝。

    “皇上,魏王众望所归,又有祥瑞之兆。此乃天意如此,我们不能与天斗!”

    “大汉朝已经衰弱至此,上天降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