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人总是自以为聪明(第1/2页)  红楼之豪门才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且说那宁国公贾演一拽缰绳,战马二蹄抬起,扬起一抹烟尘,直叫那百二十贼人睁不开眼,双目眦裂,大喝一声:‘女真鞑虏,速来受死!’”

    “哈~”

    众人正听到要紧处,一道不和谐的笑声打断了趣味,都回头怒视。

    发出笑声的俊俏书生也觉得自己刚才的笑有些失态,不由得歉意的拱了拱手算是致歉,众人看他眉清目秀又知礼节,便也不再理会又去听起书来。

    书生放下茶杯来悄悄走了出去,一位可爱的小书童跟在他身后,“最近也不知怎么了,都在说这打仗的事情,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听的。”

    “那你想听什么故事?”书生展开折扇,遮了遮头法,这骂了这么多年,也不能说因为听了几段书就改口了吧。

    华阳叹了口气:“其实真蠢的又有几个人呢,只不过都总自以为聪明罢了。”

    从贾家一开始着手准备那些说书先生的时候,天家耳目早已了然,因为士林的反对,皇帝原本也打算通过这样的手法来操控民意,在了解贾家有如此动作后,皇帝倒乐得省事,只不过对其中大肆宣扬武将功勋的内容有些不爽,但好在几位士林名士已经在战争的方面微微松动了些,雍成帝也就不去在意这些小事了。

    大齐建国日子,各家勋贵按例领皇赏的时候,戴权布了一道旨,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雍成帝言:既然国家要生战事,尔等生为武勋之后,承袭爵位效仿祖宗为国尽忠。

    众人听完就傻了眼,平时吹个牛说什么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真要去了战场只怕裤子先尿湿了,都是高乐惯了的人,哪能这么轻易地去犯险。

    不过好在皇帝并没下狠手,只是让诸位勋爵在兵营中各自练兵,待到明年秋围之时,在城郊外演武。

    再等众人看了眼发配的兵营,原以为能在京师九营混个把月的是彻底晕了头,皇帝竟然将京城的各位勋爵统统赶出京城,直发配到全国各处,而且大多都是每一家发家的老地。

    齐国公陈翼之孙陈瑞文回了陕西,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侯孝康去了湖南……几乎全国所有地方的兵营都有人被派到,而贾瑜自然发配去了江南大营。

    看着这地图上一个个红标,再想起那句秋围演武,贾瑜想到了一句十分贴切的话: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这次演武很可能直接关系到家族将来的前途命运,在场的勋贵们在冷静下来后逐渐意识到了这个事情。皇帝想揽天下军权,如果是派心腹去收拢,只怕没个一两年也是做不到的事情,但这些个勋贵就不同了,他们祖宗大多就是那些兵营中杀出来的,再加上其族已经经营百年,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负担多余的粮草和银饷。

    现在贾瑜不得不佩服雍成帝的政治智慧了,这样一来他既可以筛除已经失去能力和影响力的家族,二来他也可以掌控除边军在外的所有军队,这样无论战争失败或是胜利,他独掌军权已是不可逆转的事情。

    头疼了,贾瑜人生两世,除了在看抗日连续剧的时候会意淫之外,其它时候可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参军,上天给予的第二次生命,他可比其它任何人都珍惜。

    瞧见一路回家的牛坤同样闷闷不乐,贾瑜轻轻捅了他腰眼一下,牛坤没好气地望向他,“干甚?”

    “借我几个亲兵行不?我怕到时候进了营压不住那群兵痞。”

    牛坤闻言嘴一咧,“你问我额借?额还想问你借呢?额家那群东西,叫他撵鸡撵狗还行,真叫他去兵营溜一圈,只怕比额还窝囊。”他这一急,山西口音都出来了。

    贾瑜挠挠头,想想自己家的情况,怕是比他还差,“彼此彼此吧。”

    两人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这件事困扰了贾瑜一晚上,待到第二日他去查货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