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2章 大智若愚荀公达,瘟疫肆虐陈留城(第1/2页)  三国种子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袁熙也是明白了为何荀攸会到自己这里来,在历史上荀攸的名气不及荀彧,并不是因为其能力不足,更多的时候是因为荀攸低调,为人不张扬,而且荀攸是曹操亲设的正牌军师,但郭嘉只是军师祭酒。www.

    曹操对荀攸的评价,很有意思,因为曹操既说过“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这样把荀攸夸上天的话,也说过“智可及,愚不可及”这样好像在骂荀攸特别愚蠢的话!

    曹操出征时经常把荀攸带在身边做军事参谋。但为什么把荀攸带在身边呢?这主要是因为荀攸是一位杰出的战术家,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因此,荀攸深受曹操称赞,被公认为曹操的“谋主”。

    荀攸来到曹操的身边比较晚,当时,曹操已经迎接汉献帝,在许都站稳脚跟。当然,曹操的地位还不稳固,南方有张绣刘表,东方有吕布、刘备,两淮的袁术也虎视眈眈。曹操认为吕布和刘备正在内斗,于是全力进攻张绣。可是荀攸认为,张绣和荆州刘表的关系很是微妙,两人虽然相互依靠,但是并不信任。如果曹军猛攻张绣,刘表会认为唇亡齿寒,荆州面临危险,必然会全力帮助张绣。www.如果曹军放缓进攻,那么张绣和刘表日久必然有矛盾。那时候乘势进攻必然一举拿下。可是,曹操没有听从。在曹操看来,自己军力远过于张绣,根本无需等待。可结果果然和荀攸预料的一样,在刘表的协同进攻之下,曹军大败。曹操召来荀攸,当面道歉:“不用君言至是。”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之后荀攸献策大败,在回军途中以精兵殿后,大败张绣刘表追兵。荀攸出场的第一策就非常漂亮。

    荀攸后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后又在经典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中献计让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为曹操战胜袁绍立下了大功。而且荀攸还力排众议,让曹洪接受了张郃的投降,使曹操帐下又多了一员大将。

    袁绍去世后,其子纷纷相争,荀攸抓住刘表不敢主动攻击的弱点,建议曹操先把刘表搁置一旁,集中精力一举消灭袁氏一族,从而帮助曹操一统江北。

    正因为如此,曹操在评价荀攸时才会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通过曹操的这番话,我们可以看出荀攸在曹操心目中占有非常之高的地位。

    但是,对于荀攸,曹操还说过一句话,“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也。”

    “智可及,愚不可及”这句话并不是在说荀攸愚蠢无比,反而是曹操在高度赞扬荀攸,意思是“荀攸聪明的一面大家尚可以学习赶上,但是他大智若愚的一面则是大家学也学不来的”。

    主要原因是因为荀攸行事周密、为人低调!荀攸虽然智谋过人、计策百出,但是他却很少出风头,从不自吹自擂,更不会抢功。这一点从他的名气和地位之间的反差就能看出来,荀攸的地位仅次于荀彧,但是名气却比荀彧、郭嘉、贾诩等人小得多!

    攸为人虽然聪明过人,但是却从来都不骄纵夸耀,在外人面前就显露出一副愚钝的样子,所以深受曹操的敬重,曹操就曾对曹丕说:“荀攸是为人的典范,你应该好好向他学习啊。”所以荀攸特别受到曹丕的尊重。

    后来曹操前往东征孙权,荀攸跟着一起上路,结果路途劳顿,荀攸病逝在了途中,曹操十分伤心,为之泪流不止。

    荀攸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谋臣,他在战术策略上的才能非常突出被称为是曹操的谋主,每次有战士曹操都会向他请教,为曹操的不朽功业立下了巨大的功劳,是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之一。荀攸不只是才能过人,在为人处世自保方面更是做得出色,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能够善始善终的谋臣高官。而并非是中被曹操说了一句之后就郁闷而死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