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41.曹若兰(第1/3页)  [红楼]迎春的后宫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一日,正是腊月十八, 风和日丽, 天气晴朗,也是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 早朝结束后, 皇上很有兴致的邀请各位大臣与大臣家中年轻有为的子弟入宫品宫中的腊八粥,也就是参加腊八宴。

    往年的腊八宴,皇上通传只召重臣们, 今年是皇上首次让各大臣家中有为青年一块入宫用腊八粥。通常, 皇上的一句话, 下面的人要思量解读好几遍,这次不用解读,众大臣们便都想,皇上大概是求贤若渴,想要见见这些未来年轻人,看一看里面有没有什么可堪大用之人, 也好早日培养起来吧!

    众大臣们很是兴奋, 人活一辈子, 尤其是到了他们这种年龄和地位的人, 首要的便是家中子嗣能不能有出息, 是否能让家族继续昌盛下去,更甚至更进一步, 因此, 他们也格外重视家中子嗣的培养。

    而今, 皇上要召见他们,那就是有了在圣上面前露脸的机会,若是能得到皇上的认可,那就不用再苦苦的熬资历,从此以后青云直上,海阔天空;再次之,那怕是这次不能惊艳了皇上让皇上惜才,可只要在皇上面前露个脸,挂上号,这以后的路,相比于其他同等条件的人,总归是要容易更多。

    官场上,虽说是凭才、德往上爬,但靠山,圣心这些同样重要,尤其是圣心,就如这天下,有才德的人多了去了,可能成为一二品大员,靠的可不仅仅是才与德。

    于是,早朝结束后,众大臣连忙出宫携带上家族重点培养的年轻人,再次入宫。

    腊八宴,就算是皇家举办的,也离不开腊八粥,更离不开众大臣对皇上的恭维与相互之间的歌功颂德。

    给众大臣赐下腊八粥之后,皇上突然说要考教一下各家族年轻一辈的才学,众人对视一眼,道终于来了,是英雄还是狗熊,就看在皇上面前如何表现了。

    饮宴,自然离不了作诗,皇上道,既是隆冬时节,那就请众人以“隆冬”为题,做一首诗。

    皇上嘴角挂着一丝笑意,他既然说了要考教才学,那自是希望能从中挑出些可堪大用的人,所以,那些没有才学偏还押他会让众人以“腊八”为题作诗的人,便不用默写了,临场发挥,才能看出这人有没有才智。

    虽说做诗好的人不代表他为官、治理地方的才能,但却可以从所做的诗词中看出一个人的心性,有的人天性忧国忧民,有的人天真不知世事,而那些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又心系百姓的人,才是最为珍贵的。

    一碗腊八粥下肚,上好的宣纸便被发了下去,宫人道开始之后,众少年人便开始写,有文如泉涌、笔下如有神的,有沉默思考的,也有那抓耳挠腮就是想不出该怎么写的。

    一盏茶的功夫,宫人们道结束,然后将发下来的纸筏又受了上去,因为宴请的人最少也是三四以上官员,又因为还有不适龄或是不在京城的,这宴中所坐少年人,也不过是三十来人,三十来张纸罢了。

    皇上也不细读,一页一页的翻过去,有那让人惊喜的诗词,自然会多看几眼后抽出来放到另一侧,如此,三十来张纸看完之后,皇上抽出来了五人的诗词,点名嘉奖并赐下赏赐。

    当然,要想知道一个人能不能堪用,并不能只看作诗,于是,皇上又挑了一道当下的时政题,隆冬时节,天降大雪,有百姓房屋被压塌,更有百姓差点被冻死,该如何作为呢?

    皇上这道题一出,众人瞬间变明白了皇上的出先前一道题的意思,皇上这是忧心天下百姓冬日如何度过,这才以隆冬时节为诗,靠一靠众人能不能明白皇上之忧,若是由隆冬联想到天下百姓过冬的问题,忧国忧民一下,自然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众人瞬间将目光集中到左侧靠后的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人身上了,这少年穿着简朴,五官端正,眼神清明,但他刚刚就在皇上赞赏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